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2曾宝福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精神,由此要求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革。本人在总结过去近15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出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法的改革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教学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考考试要求。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提出的背景与紧迫性、内涵和特点、实践以及实施的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三段式;中学历史;新课程
一、 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的紧迫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解惑”的功能。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必修实现三个思想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灵活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要依据课标对教材合理取舍,改变过去以本为本的课程观;其次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为理解而教,为行动而教,形成历史认识;最后学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认识现实、关注未来突出时代性、实践性。
基于对国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研读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作为课堂改革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核心教学理念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重、难点问题探究为核心,以练习巩固应用为提升来开展教学活动,顺应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断变化的高考考试要求。
二、 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 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对教材的梳理,达到基础知识过关;其次是问题探究环节,教师针对课标要求的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和师生的互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激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的质疑精神;最后是应用提升环节,通过巩固练习,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
(二) 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
1. 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围绕课标要求精心设计自主学习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5分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进行教材梳理,达到基础知识过关,从而培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其次问题探究环节,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以及质疑精神,使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逐步地得出结论,以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要求,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习完成,课堂上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成果展示来检测自学效果,教师尽量不讲或只做极少的点拨解决疑难之处。问题探究环节,由于问题是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学生只有仔细地、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学贵有疑,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就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读书,进一步去读书。
3. 师生的感情得到充分的交流。在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给予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求,加之教师鼓励性语言的评价对学生學习成果的肯定师生的情感必然得到交流和碰撞,师生的情感交流得到升华。
三、 三段式问题探究法的教学实践
采用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学内容处理彻底;其次,要研究学生,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基础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个体差异和班级层次的区别进行教学设计。以下以岳麓版必修二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片段教学为案例阐述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
教学导入:
工业革命被称为是创造奇迹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而它是如何改变世界?(设计说明:导入要起到激趣、启思,破题的效果)
环节一:自主学习环节:教材认知,基础过关。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2-43大字正文部分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要点回答问题,掌握基础知识。(用时3分钟完成)
自学诊断:
问题1:请依据课本材料信息,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哪些变化?
问题2:请依据课本材料信息归纳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说明:对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及其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等内容的学习中,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出工业时代早期的特点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经济组织的新特点。培养、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环节二:活动探究环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比较分析法
探究一:学生依据教材信息,利用媒体课件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图片信息,让学生做出判断。
探究二:学生精读教材,归纳概括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以及大企业不同之处。
(1) 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產率。
(2) 不同点:
(设计说明:通过图片资料及设问,层层深入,采用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探究总结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推理教学对大企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体现出学生整体分析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
环节三:应用提升环节:练习巩固,应用提升。
学生阅读《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1839-1937)的发迹材料》
思考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组织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达到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创新精神。)
四、 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一) 准确地把握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整合教材资源,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历史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就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处理,可删、可补、可改,确定生动、活泼,入情合理,切实可行,既有利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又有利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还有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
(二) 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把课堂时间大胆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五大学习行为听、说、读、写、思多维一体有机结合,达到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听”是要求学生聆听教师对课程重难点的讲析,一面听,一面理解消化;“说”是要求学生思考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思考问题。读是每一节课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有效的限时记忆,及时掌握基础知识。“写”与“思”是借鉴数学科课堂经验,学生每堂需准备一本历史课堂练习本,进行课堂时效训练。每一节复习课,需依据考点知识复习的内容,设计1~2个小切口,深挖掘,有梯度的问题探究(材料尽量充分挖掘使用岳麓版教材材料),让学生进行定时、定向、定量的课堂实时有效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培养学生动笔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运用推理教学模式,实现历史课堂的新常态课教学
改变传统以历史发展顺序原因,经过,结果的纲要式复习方式,进行逻辑推理式教学,由过程推导出原因,过程推导出影响的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的新三段式教学模式,并推理教学方式加强历史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历史本质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
历史时空,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学科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新高考的教学的导向,由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可以将三维目标转化为每节课的历史核心培养目标,从而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运用“三段式问题探究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课堂师生角色的根本性变革,教师由过去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现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由过去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以致用的学习主体者,通过这一角色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动探究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最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曾宝福,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历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