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与实践

2019-09-12彭丽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家校共育智慧校园

彭丽平

摘  要 自“互联网+”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研究探索“互联网+传统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校更应该研究“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策略。“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移动互联,基于移动互联这一特征,分析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方面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策略,并以学校运营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班级微信群的实践为例,展示学校在“互联网+”时代对家校共育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 互联网+;移动互联;家校共育;智慧校园;微信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5-0066-02

1 导语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做“互联网+”的事业,而且做得风生水起,去银行不用再排队了,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手机支付、网上订餐订票也已司空见惯。作为社会知识和人类智慧的集散地,学校更应该在“互联网+教育”这一领域做好文章。

2 问题的提出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强势闯入民众的生活,互联网已然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互联网+”也已成为社会的客观存在,它们正在悄然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甚至互联网也正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一种方式。“互联网+教育”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又该如何让“互联网+”为教育融入新的内容呢?

教育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社区等因素共同作用,构建未成年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保证青少年成长必备的条件。作为学校,历来重视家校共育这一问题,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校活动、安排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但是,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上远远滞后于其他领域,远没有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化优势。

3 现状

通过对区域内多所学校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当今学校在家校共育这一领域普遍存在不足。

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地将家校共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其主要表现为:

1)学校虽有牌子,却只是挂挂而已,不曾办公;

2)虽有班子,却只在纸上而已,不成队伍;

3)虽有活动,却常临时起意,没有计划,不成体系。

家校共育措施过于传统,缺乏吸引力  其主要表现为:家校活动无非就是开个家长会,将家长集中起来,上堂家长课;或是搞个学校开放日,请家长一起体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十年前如此,五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面前,家校共育还期待新的举措。

家校共育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当世界完全互联的同时,家校沟通措施往往是单向传递多,多向沟通少,多边活动更少,没有充分发掘家长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来促进学校的德育。

4 “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策略与实践

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丰富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呢?

充分认识“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征[1]。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能方便地接入互联网,几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具备上网能力。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变得方便而快捷,学校教育理应上搭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在家校之间搭建一座通畅的沟通“桥梁”。

1)移动互联有利于向家长传递办学理念。学校办得如何?学校是如何育人的?这所学校能否信得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老百姓能否放心地將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特别是针对立德树人的办学根本任务,学校究竟具体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予以保障?针对这些疑问,学校完全可以将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日常管理、日常活动等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家长。

洣水镇迎宾小学在日常管理中就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将学校的日常活动定期发到家长的手机、平板上,在家长面前完全敞开自己的办学思路、办学举措,将所有的管理全放在“阳光下”运行。这有利于学校、教职员工规范办学行为,更有利于赢得家长的信任,因为孩子在这所学校怎么样,家长心中有“底”。移动互联使得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更全面也更方便。

2)移动互联有利于向家长传递教子经验。平时常听家长说:“你们老师的一句话顶我们家长的一万句话。”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每个教师都经历过教育的专业培训,在家长面前无疑是教育专家。如何做高明的家长?父母如何处理好与青春期子女的关系?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诸如此类的话题,学校、教师应该与家长做细致的沟通交流。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在学校办公室内成立一个类似于家长教育委员会的机构,专司家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除了每学期一次的大型家长集体讲座以外,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在每个上班日向家长推送一份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或视频。学校通过长期的扎实工作,让家长遇到棘手问题时能自己独立科学地解决,将家长打造成教育专家。移动互联将家长的育人观念变得更科学也更专业。

3)移动互联有利于家校双向、多向沟通。普通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往往将学校放在核心位置。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学校向家长单向传递信息,要配合学校怎么做,家长要怎么做怎么做,在这种状态下,家长是迫于学校影响才配合学校工作的。调查中有些学校的做法很好,他们充分利用校园官方网站,在校园的网站上,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主页,学校将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打造成一个班级管理团队,推送到这个班级的主页上。同时,学校还吸引一部分信息技术素养好、热心公益的家长参与班级主页的运营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家长吸引到班级主页上来,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让所有的家长为班级孩子共同出主意、找方法,实际上这就成为一个置于校外的特殊班级——家长班。这种操作模式也利于家长与某一具体任课教师建立直接的联系,孩子的学习、生活需要某一位教师帮助时,能快捷地获得教师的专业支持。移动互联将家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便捷也更紧密。

正确使用移动互联技术,推动家校共育的实践  移动互联使得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更全面也更方便;移动互联将家长的育人观念变得更科学也更专业;移动互联将家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便捷也更紧密。任何技术运用得好,会是好事;运用不好,适得其反[2]。有所学校在利用互联技术方面主要是精心运营以下三个网络。

1)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培养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当前,微信是继QQ之后人们使用最普遍的交际工具,它强大的拓展功能几乎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微信在手,走遍天下” [1],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几乎离不开微信。针对此种社会现状,这所学校着力开发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教育功能,每天定时向家长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视频等资源,供家长利用零碎时间获得知识。实践证明,长期的零碎知识累积起来便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这些知识悄然改变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能让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也能科学处理与孩子的冲突。

为了保证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的科学性、系统性,学校成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每年都要研究制订详细的家长教育规划;日常工作由一名行政成员负责,这位行政成员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家长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同时,学校还注重吸纳家长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懂教育的家长成为这个委员会的成员,让他们站在家长的角度为学校的家长教育出谋划策、身体力行。

2)运营一个校园网,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多边沟通与交流。在校园网上,每个教职工、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找到专属自己的网络空间,以班级为单位,将每个班级的成员——任课教师、全班学生、学生家长——整合成一个团队。由众多家长参与的这个网络特殊班级的育人功能不容小觑,在这个共同的网络家园中,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孩子,集思广益,家校间的单向沟通变成学校与家长、班主任与家长、任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多向对话、交流、沟通,大大拓展了对话交流的向度和空间。有了这样的校园网,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无穷的育人功能,而不单是单向的宣传、发布、传递的功能。

3)运营班级微信群,展示师生成长的幸福生活。与校园网站相比,班级微信群使用更便捷也更高效。学校的每个班级在建班之初就建立一个班级微信群,充分发挥微信群的展示、直播功能,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点滴适时在微信群中发布。特别是重大活动如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都在微信群现场直播,将学生的幸福成长传递给远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校园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5 结语

移动互联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共育,學校应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大潮中加强研究、积极创新,充分挖掘家长的育人资源,发挥家长在学校立德树人办学目标中的教育作用。移动互联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当新技术出现时要勇敢迎向前去,大胆尝试,做到“网络为我所用,技术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家校共育智慧校园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移动互联应用课程教学现状与探索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