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2019-09-12陈丽珊
摘 要: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尤其是户外游戏。通过开展户外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天性,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生命的热情,帮助幼儿开发各种能力。但是很多幼儿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涉及共享这个问题,尤其是幼儿园。本文简单阐述了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园户外游戏区的各种道具是有限的,每个幼儿的喜好都不一样,但是又存在一定的相似点。比如很多幼儿喜欢在游戏区中玩滑滑板的游戏,因为从上滑下能够让幼儿感觉到愉快。但是滑滑板带来的愉悦感是相同的,很多幼儿都想要长时间体会到这种快乐,这就造成矛盾。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区中,教师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存在,尤其是在幼儿发生矛盾后,更是一个关键存在。适当的进行引导与教育,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分享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 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现状
很多幼儿园规模较小,但是所招收的幼儿却很多,不仅存在教室活动空间狭小的问题,而且存在游戏区狭小的问题。大多数幼儿园为了改善教室活动空间狭小的问题,会充分地利用其他的活动场所,但是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幼儿游戏区的空间。为了改善游戏区狭小的问题,幼儿园会调整各个班级的游戏区应用时间,从而改善游戏区空间过小、幼儿数量过多的问题。但是,调节各班游戏区的应用时间只能暂缓游戏区空间狭小的问题,并不能科学、合理、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幼儿园的共享游戏区中仍旧不能避免幼儿因为玩闹发生的矛盾。因此,在户外共享游戏区内,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再者,现在各个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导致很多孩子养成了小霸王的性格,没有分享理念。在家庭生活的时候,或许看不出来,但是在户外共享游戏区域中能够充分地看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个现象。在制止矛盾的时候,没有充分、合理地解决问题。导致很多霸道性格的幼儿越发霸道,促使幼儿矛盾的发生。
二、 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教师指导策略
(一) 科学挖掘空间资源
学校想要解决校园户外游戏区域狭小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地挖掘校园内的公共区域,进行合理、充分、科学的规划,因地制宜,为幼儿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区域。当然,在挖掘游戏区域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符合幼儿发展的条件。教师不能随意规划,比如带领学生在食堂玩老鹰捉小鸡,食堂杂乱,放置了大量的桌凳,在其中玩耍,一不小心,幼儿可能会撞击桌凳,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合理的设置共享游戏区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幼儿园的一楼,可以放置滑滑梯、手工室。可以将二楼的长廊当成创作展示地,幼儿的优秀画作、折纸等作品可以在其中展映。
(二) 设置情景,引导幼儿学会“共享”
教师带领幼儿在游戏区域内开展自由活动课的时候,不仅要将自主权与选择权交给幼儿,发展幼儿的兴趣。也要综合班级内幼儿的性格,制定活动主题、情节、内容等等。不仅要给幼儿留下创造、想象的空间,还需要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共享”“共享的意义”“共享的必要性”。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共享”,主动参与“共享”。比如,很多幼儿会因为各种事件发生矛盾,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情景演练,安排2~5个幼儿,在游戏中因为争抢玩具发生矛盾,询问其余围观的幼儿:“那几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要怎么解决他们的矛盾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思考能力,引导儿童解决这个问题,幼儿会充分动用自己的小脑袋,提出解决方案:“小明在玩积木,小白去抢,这是不对的。”“小白可以先玩一些别的,等小明玩完了积木,再去玩小明的积木。”“小白可以和小明说,想玩积木,他们可以一起玩积木。”“小明可以主动邀请小白玩积木,这样就不会吵架了。”教师对于幼儿的解决方法可以给予表扬,并在最后严肃地告诉每一位儿童:“要学会分享!”教师在幼儿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通过情节设置,能够让小学生明白分享的意义。
(三) 合理安排游戏,让学生主动进行“共享”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给他们带来快乐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数学中采用游戏法,则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习数学。如何激发兴趣,做到既让幼儿产生游戏体验,又能达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学龄前儿童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想象力来源于视野所及的各个区域、手机、电脑、电视等等。教师想要培养儿童兴趣,就必须支持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发展身心。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提议开展相应的户外活动。比如,允许学生自由地设置情景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在共享游戏室中开展相应的活动,能够让儿童体会到不同角色的乐趣,能够满足儿童自由活动的乐趣。比如,很多小朋友喜欢“奥特曼”,因为“奥特曼”可以打怪物,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英雄。教师可以指导儿童在游戏室中进行角色扮演,挨个充当英雄“奥特曼”,挨个充当“奥特曼”,并根据每一个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奖与表扬。得到表扬的幼儿会更努力,没有得到表扬的幼儿能够学习其他得到表扬的幼儿,下次努力争取表扬,能够促使儿童共同发展。
(四) 运用探索法,培养主动性
探索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如大班“分类和统计”教学教育活动,我以“银行要开张,招聘职员,职员整理货币”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接着提出整理货币的要求“你们分一分,记一记,10元、5元……各有多少。”幼儿知道自己的任务要求后,就主动积极去探索观察货币,并选择货币,按货币不同额数的地方想一想怎么分,可以怎么记录在纸上,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自己的分法以及每种货币的数量。整个过程是幼儿主动去观察、动手尝试、发现物體的不同特征,想出记录的方法,当幼儿完成这个任务以后表现出满足与喜悦是发自内心的,体验自己成功后的胜任感,此时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独立性上,而此时教师的“教”则隐藏在开始的任务交代、材料的投放、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必要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等方面。
(五) 结合操作法,增添趣味性
操作法是指幼儿动用操作学具,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动一动,碰一碰,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具有操作性和可变性的材料,是给幼儿提供主动感知和探索的物质条件。在开展的数学区域活动中,克服以往在提供材料上出现的量不足、操作性不强、时间短且走过场、教师说得多、幼儿动得少等倾向,注重为幼儿提供必要、充足的、可操作的材料,保证幼儿在每次使用材料的机会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要,去试试、摆摆、排排、画画、玩玩等等,并在与材料产生互动中积累感性经验,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获得数学知识,如大班数学区活动“学习3、4的组成”:教师分层次提供青蛙跳、撒瓶盖、动物分家、滚珠等实物材料,提供苹果、帆船、小象等图片,以及记录纸、展示板、水彩笔,这些材料不但足够幼儿操作时间,同时还体现出材料的层次性,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地选择材料学习,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主动地感知、操作和思维,而此时教师的“教”则体现在材料提供、操作前的要求、启发性的问题以及每次操作后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归纳梳理上,幼儿的主体作用则表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配合教师的启发性的问题分析、归纳、比较中学习3、4的组成,体验总数与分出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初步了解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三、 小结
幼儿户外共享游戏区是公共场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区让幼儿学会“共享”,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小班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还需要我们从生活细微处去挖掘幼儿所喜好的自主性游戏。让小班幼儿从自主游戏的兴趣中解放天性、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肖霞.浅议教师对幼儿园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2]毛丹萍.幼儿园微型戏剧游戏组织指导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
[3]吴永玲.幼儿园沙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5).
作者简介:陈丽珊,福建省漳平市,漳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