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u交流在历史课堂结论中的爱心心理导向作用
2019-09-12陈紫俊张向红
陈紫俊 张向红
摘 要:umu互动交流在历史课堂教学的结论教学中,能够在全体学生同时展示所学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爱心心理理念倾向、结论评价、新知识分享等方式,可以导向学生爱心心理。
关键词:umu互动交流;历史课堂;爱心心理
历史课堂教学结尾部分,一般会有一个简要的回顾,以使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或者让学生总结叙述一节课上的收获以展示教学成果。到此,完整的一节课形体就具备了,还缺一个点睛,即课堂结论。一节课上知识的学习,都是为课堂结论服务的。手机umu互动结论交流,可以导向学生的爱心心理。
一、 历史课堂umu交流使全体学生同时展示自己从学习内容中得出的结论
在课堂小结线索清晰后,教师让每位学生在umu等互动学习平台上,发表自己在学习知识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比传统课堂上个别学生的总结更具有对全体学生的吸引力。这些结论可以从课堂内容的不同角度总结。
(一)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课堂结论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要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方式,让知识体系的每个要点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给学生限定时间,制作思维导图,并要求每位学生制作完成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用手机拍照上传到umu课程中的学习群共享。因为umu每节课保留学习痕迹的功能,学生制作的知识思维导图会被保留。
(二) 学习方法
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适合的学习方法是成就成功学习之路的保证。每位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悟到,而且每位学生悟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时间上也不同。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总结一节课,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将自己悟到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同学,也会使同学在学习上有所启发。
(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每节课的难点,课堂教学中一般会在问题探究部分着力进行。在课堂小结时,很多学生有可能会将其在问题探究部分所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来。这一收获是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生活能力的提升。
通过umu平台互动交流,在这一领域内总结发表自己的收获感,也是体验课堂学习重要角度内的成果。
(四) 社会生活的哲理
在课堂结论部分要体现知识的实用性。通过所学到的知识联想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够给现代社会生活一定的启发。
通过手机umu互动平台,给学生任务:就课堂所学内容对现代人的启迪,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一任务不仅会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迅速地闪现一遍,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联系生活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关联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以致用;而且也会因为需要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有别于其他同学的结论,进而形成每位学生独立和不盲从的人格。
结论是以最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的表达自己对某一领域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学生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深思熟虑,做出判断与定夺,并公布于众,以充分体现自己敏锐的才思和远见卓识。
二、 用umu结论教学导向学生爱心心理的理性思考
(一) 理念性导向
拥有爱心心理是健康的人。美国霍金博士作为一名医生的发现,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有负面意念,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喜欢抱怨、发怒、苛求、指责、嫉妒、仇恨他人,会导致癌症、心脏病等种种疾病。相反喜欢关心别人,有慈悲心、爱心,能够行善、宽容的人,一般都很健康。而得了癌症等疾病后,在自身的爱心中康复的例子也不乏。因此,拥有一颗爱心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这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是学生作为生命体走向社会拥有各项技能的基本条件。
在课堂umu互动结论展示中,可能会出现过激观点。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理念上清楚要拥有敬重之心解读历史知识,拥有爱心的面对现实生活。长此以往,课堂上的创新部分,学生形成的观点性结论就会让爱心心理驻足于知识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也会习惯性地拥有爱心心理。
(二) 评价性导向
褒扬体现爱心心理观点的结论。每个人的结论会在文字或观点上不同。教室里大屏幕上同步展示出每位同学不同观点性的结论时,学生们会疑惑:这些观点都对吗?
这些看起来都不一样的观点,在课堂学习内容相关领域的不同角度看,都是对的。学生发表结论完成后,师生共同进行结论观点的浏览和整理,并将相似的观点归类,说明同一内容,在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结论。同样的结论,在语言表达上也会因人而异。只要是符合理性逻辑的结论都是可以的。
教师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分类进行简评,肯定有逻辑性的结论。对既具爱心心理的理性思考,具有逻辑性,还在语言表达上精炼、准确的结论,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专门选出来,标注褒扬。以树立和保留每节课结论部分的爱心心理标准。
(三) 分享性导向
教師分享自己的结论,师生交流所创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自己备课时准备好的爱心心理性的结论在umu平台调出,分享展现于大屏幕。这是与学生分享创造的新知识。每节课上,只有结论部分才是新知识的创造,即“知新”。能够体现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即“温故”,达到创新知识的高度。
在新知识的分享和交流上,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是平等的,都是学习者和进步者,也都是收获成果者。
因此,课堂结论部分,将师生关系建在平等的知识层面,是新知识的交流部分。既是每位学生学会创造新知识的展示,也是教师自己创造新知识的展示,更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创造新知识方面的交流。
三、 结语
历史课堂umu结论交流有爱心心理导向作用。历史课堂教学的结论是联接学校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和桥梁。如果没有这一结论教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就是死的,学生也就是读死书,所有的知识都是旧的和无生命的。但是只要结论教学存在,课堂教学就成为从知识层面解读社会,创新知识的广阔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以爱心心理用所学知识关联和透视社会现象,使知识牢固掌握。
作者简介:
陈紫俊,张向红,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漳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