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探究小学德育的优化途径
2019-09-12王应军
摘 要: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校建设工作当中,学校领导要以强化教育作为学校的研究目标。创新德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可以促进学校的德育在创新发展这一块的力量。全校师生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朝着一个奋斗的目标,一起同心协力,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与实际生活相割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发展
一、 学校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德育的进程规划不是非常的明确。在目前这个阶段的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告诉学生要兼顾集体主义,要有奉献牺牲精神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情形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利益,在现实生活当中,就算是教师本身也可能做不到这些牺牲或者一心为集体主义。我考虑那时间久了之后呢,使得小学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就变成了一种空谈,理想化的主义割裂了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教导,做出有程序有完整的德育教学的规划,以帮助他能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事情有正确的认识,还有态度以及处理事情的想法及观念的。
德育观念的理论是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在德育教学进程当中,教师仍然用以前的老思维进行教育过程,将德育教学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置于一样的地位,要求学生只是记忆这个概念及方法,将记忆的程度概念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个标准,这与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和目标相反。德育教学应该是让德育真正转化为学生生活当中的确切的行动,需要改变传统的一种灌输形式,而应该设置为启发形式来正确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对德育教学有一种思考和体验。可以减少课堂严肃的气氛,增加一些幽默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展现自己的小善良。那么通过教师的正确诱导,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活动当中去感受道德的影响与感染。身临其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总之,我们是不可以忽略了观念上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结合的重要性。
缺乏客观性的评价方式,在德育教学当中,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就应该是主体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缺乏一种客观性的评价,教师应该每天记录学生的道德学习成果,培养其长期坚持所学的品德,知识,付出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的习惯,最终才能促进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学生,懂得表扬,以身作则,才能够教学生做人,才能懂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现实当中的德育教学却是由教师总结课程的结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范围,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如果老师不进行总结,学生也不进行思考。
二、 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
(一)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让小学德育模式能够成功,学校领导一定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民主、愉悦的校园,给教职工提供發展的空间,激励教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一定的尊重,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热情的激励的机制,让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和生活,同时教师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在学校中的导向和楷模作用,对于健康向上的道德思想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有模范领导的作用,学生可以认同并且学习和模仿。因此在教师的成长方面,学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在教师群体当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在为学生树立榜样,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地去教书育人,去关爱学生,从而创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我们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没有把德育真正地放在各个工作的第一位,总是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着。在学校德育工作当中的考察评估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有的教师呢,因为过于尊重师道,经常对学生进行讽刺,训斥或者还有体罚等等,在社会上营造了不良的学校氛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协调不够统一,配合不够紧密。在以往的品德课堂中,一些老师为了保持师道的尊严,对学生控制得非常严格,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所疑问,教师也不予回答,课堂上也比较沉闷,总是教师唱着独角戏,对学生进行一种灌输式,而不是启发式的教学,渐渐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最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在新课改当中,课堂上教师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要对学生进行质疑与提问,并且还要让他们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进行诱导启发,那么这个教学实践就可以证明,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思维非常的活跃,主动参与学习,探索,而教师要与学生构建这样和谐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的情况,因材施教,关心与诱导,还要三者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新学生的心理变化。小学生就会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以及对他学习上的一种关心,学生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尊重,敬佩的心理,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之下,教师也要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这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样条件之下,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品德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普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作者简介:
王应军,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