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9-12朱相霖

考试周刊 2019年58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教育改革价值观

摘 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不能以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中心,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培植学生善心、情感和美学要素。教育学生弘扬正气,诚实守信。

关键词:教育改革;语言逻辑;价值观;文化素养

王开岭在《语文的使命》一文中说:“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仅传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倡导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发生转变,不再以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为教学中心,还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因此在大力倡导中小学生“日行一善,培养品德”道德实践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积极创新教育方法,把日常的语文教学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语文老师要培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相对而言人们的价值追求与此相悖离,道德素养严重滑坡。因此,语文老师在授课中,要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正法入手,把传统启蒙教育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代表的经典诵读,融会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把握三个方面:

一、 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古人的贤德智慧传承了几千年,他们所有的闪光点都隐藏在古诗文中,小学课本里选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因此,教师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善于总结和学习古人的胸怀和智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哲学。在人生长河中,做人、做事相当于“马拉松长跑”,起跑线并不决定最后的胜负。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学历也不代表有文化和懂得做人。引导学生用智慧的头脑处理升学、事业、人际关系和挫折,因为人的“心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实中往往因为一个不正确的思想导致不正确的行为,不正确的行为决定不良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给孩子奠定幸福快乐的人生基础,必须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行和健康心态。正直、诚实、责任、谦虚及耐心等才是一个真正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特质,自私、狭隘、贪婪、傲慢等不正确的思想,毁了多少人的一生,现实事例不胜枚举。有人说得好:教育走得太快,“灵魂”难以跟上。“唯分数论”及“功利思想”会把孩子推向急功近利的名利场,患得患失的人生不会幸福,以自我为中心会损人害己。

二、 要教育学生弘扬正气

以古今中外英雄人物为榜样,从小培养孩子的浩然正气。这个浩然正气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以热爱父母为基础。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懂得知恩图报,才会利益社会。然后,这种感恩之心扩展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由这种大爱生发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让他明白“心存感恩人生必定富足”的道理。

三、 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怎样做人做事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古人说“人无信则不立”“无规矩不成方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按规矩办事是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人要言行一致,才会给自己人生道路创造一个好的“境缘”,打造好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做人做事这个“品牌”。

第二,语文老师要培植学生的善心。《说文解字》中解释了教育的本源,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向善是道德文明的方向,道德以善恶为标准。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家庭是社会的基石,每一个家庭和睦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但一个和睦的家庭必须以“孝”为先导,孩子的“孝心”开了,才能生发出善心来。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人格形成的關键时期,与其将来的为人处事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语文老师要以“启蒙养正”的经典读本《弟子规》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的全部宗旨。“孝悌”是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这里的转向就是转向善、转向爱、转向智慧。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有关内容,教育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学校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在社会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由遵从伦理道德而生发出爱护环境、爱护动物,以至呵护一花、一草。这样,孩子的善心就开了,引导孩子知善、行善、扬善,知晓古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做事准则。从我做起,从小善做起,努力做到“日行一善”,积极践行“为善最乐”的人生观,终生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第三,语文老师要培植学生的情感和美学素养。在古诗文中,蕴藏了古人的哲学思想、道德智慧及美学思想。其中,诗词歌赋中的美学思想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一剂良药。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美的情怀和心境去塑造学生美的素养,语文教学脱离了感情,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们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平时授课中,以文思之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美的素养,就等于给了他一双美的眼睛,有一双美的眼睛,就会有一颗美丽的心,心灵美了,品质就不会差到哪里。

总之,语文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传道”的主要手段。我们亟须把“仁、义、孝、信”这些救人心、挽世道的中华千古名方教给后代子孙。让民族正气抬头、仁心苏醒。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者简介:

朱相霖,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崆峒区上寺台回民小学。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教育改革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