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019-09-12华银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然而,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已远不如以前的孩子。笔者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是有能力有主见的新一代,而不是教师的“复印机”。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加强体验与感悟,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探究实践;语文学习;语文素养
一、 强化实践助理解
由于学生年龄小,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社会视野等远不及往常学生,大大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因此,把实践带入课堂,把实践活动带入家庭作业,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第一篇习作写自己的课余生活,笔者先布置学生回家学会一项家务劳动,然后坚持做一周(每天至少做一次)。在学生充分参与劳动后,再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把这项家务劳动写下来,可以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为了降低第一次写作的难度,笔者还把“洗红领巾”带入课堂,老师一边示范洗红领巾的过程,一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请一些同学把看到的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一连串动作进行观察与表达。学生通过以上两次的实践活动明白了什么是习作,此次习作该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学会写家务劳动以后,再布置学生写课余的一次游戏或一次运动或一次游览……学生有法可依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教师应重视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如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各种体育运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渐渐地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也要根据教学需要,经常把实践活动列入家庭作业,增加孩子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孩子主动实践的意识。孩子生活经历丰富了,视野宽了,学习语文也就容易得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二、 丰富体验助表达
三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对刚走进三年级课堂的学生们都是一个挑战。如果学生每天只是游走于课本,不论多努力,成绩总是不理想。特别是习作,发现总是无话可说或是记流水账。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家长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例如,第八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旧照片》,由于照片拍摄的是1937年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离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根据照片想象到战争年代的悲惨生活,更感受不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手段。所以习作前引导学生观看一部抗日大片,让学生走进战争年代,丰富学生对战争年代生活的体验。学生对日军侵华战争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写作,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而且此时学生有感而发,比老师赤裸裸地介绍战争背景后的无病呻吟,不论是学生的写作心情还是习作效果,都是无法比拟的。又如学习《乡下人家》一文,城区孩子两点一线,对文中描写的乡村美景,只停留在電视画面或书本描写中,缺乏亲身体验。如果在学习这种课文前,引导家长创造条件,带孩子走进乡村,体验生活,观察农村景色,那么学生学习这组课文,就会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走进农村生活,走进大自然,可以走入报刊杂志,走入电视网络,让孩子亲身感受历史,体验风土人情,从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 留心观察助积累
学生由于年龄小,对身边的事物多数是无意注意,常常错过身边的“美景”。因此,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第五册第二次习作“写一个熟悉的人”。笔者发现,即便是写“我的爸爸或妈妈”这样每天接触的人,学生们并不能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爸爸妈妈的特点,主要原因就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与一幅幅精彩画面失之交臂,从而人云亦云。因此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显得尤为重要。开始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开展一分钟播报(每日新闻),渐渐地组织学生写五十字左右的观察日记,再接着布置写周记(这周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或一件事)。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了解社会,积累表达素材。教师要注意观察方法的指导,例如按一定顺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等)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使学生有法可依,愿意主动留心观察,从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多了,习作表达也就顺畅了。
四、 扩大阅读助提升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学法进行实践应用的重要渠道。一些学生上课很专心,作业特别认真,但是进行学期检测时,成绩并不理想。通过了解,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爱课外阅读或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然而仅凭12册教材的课文根本完成不了大纲规定的阅读要求,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每学完一组课文,应该重视向学生推荐阅读同类书刊。例如,根据单元导读学习完第五册第二组课文后,布置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阅读“名人故事”这一类课外书,再组织学生开展“名人故事会”活动,进行阅读汇报,最后安排习作——写一个熟悉的人,这样由一篇到一组到一类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志品质。还要利用家长会或班级微信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孩子有书可读。如果家长能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那就更好了。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推荐好书,互相交换阅读,以一本换十本、二十本……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把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课外实践运用,进行探究性学习,既丰富了词汇积累,又扩大了视野。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孩子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总之,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表达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会语文。
作者简介:华银妹,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