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化课程建设 让核心素养落地

2019-09-12王秀华

考试周刊 2019年59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课堂学习基础教育

摘 要:近年来,南师扬中附小以“健身健心,雅言雅行”为办学理念,把“身体健康、心理阳光、仁愛好学的好少年”作为培养目标,积极建构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学生需要的课程开发与实施,通过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型,优化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拓展性课程,突出主题项目课程,通过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让核心素养落地,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文化;基础教育;课堂学习

一、 个性化开放式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

学期初,我们提出课堂文化,尝试改变现有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实现渐进式变化,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进而使师生进入“新学习时代”。我们要通过课堂改革,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角,站在课堂正中央,展现自信,爱上学习。

(一) 制订标准细目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将课标陈述进行细化分解,把课程标准变成学生学习表现标准,努力让一节课更好地为整个课程服务。真正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导引的教学,确保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 编制预学单

编制预学单,是为了让学生的学更为主动。预学单是依据“标准细目”将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习的核心处做文章,强调“根本、开放”,体现“分层要求”,提倡“好学、乐学”。

(三) 完善教学流程

包括四大基本环节:①独立自学。学生对照预学单,借助资源内容,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②了解学情。教师通过观察、检查、分析等方式准确把握学情。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做好了才能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让分层分区有了依据。③共学提升。把学情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顺应学情,利用学情,提升学情。④因需拓展。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学习。

(四) 强化小组建设

各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确保大班额背景下学生个体学习任务的当堂达标和过关。尝试“讲给你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小组内的主角,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 国家课程的整合、优化和拓展,让每个孩子更为优秀

国家课程整合、优化和拓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它包括学科内的整合,跨学科的整合以及学科与生活的整合。这不仅能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 推行学科内统整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用核心知识整合课程内容,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以语文、数学学科为例,我们梳理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核心素养,梳理了各个年级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让教学围绕素养而展开。在语、数、英课程中,继续对课程时间实行弹性管理,开设短时课程,以备课组为单位,探讨有效、有序的短时学习方式、内容,促使各个学科各个年段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体系。

(二) 尝试学科间统整

优化整合基础课程打破了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做到“省时高效”“轻负担”“高质量”。我们将学科间有着相同基因的内容进行统整,如在低年级尝试将美术与音乐进行融合,开设艺术课程,以主题为单元,整合教学内容,最终让教师具有交叉学科的整合能力,让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

(三) 探索跨学科整合

主题项目学习,是学校进行跨学科整合的实施路径。学校在三到六年级确定相应主题,把主题项目学习作为学校的品牌课程进行研发。挖掘教学中的素材,围绕一个主题,用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开。如五年级语文教学组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跨界融合,建构、开发出“小小河豚岛”微课程。主题项目课程的实施,打通了学科壁垒,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将主题项目课程纳入学校课时,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并在每个月安排一周为实践周,各年级有半天时间组织实践活动,校内、校外相结合,并发动家长义工,拓宽实践渠道,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实践经历。

(四) 拓宽综合性课程

这类课程重在弥补育人的短板,突出实践类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的是学生的有个性发展。我校基于学生需要,结合知识特点,自身特长,引进优势资源,加大综合性课程研究力度,开发出各类大小课,长短课,拓展健雅课程生命的广度与深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校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儿童科学课程,如3D打印、能源风暴机器人、无人机、科学实验等,鼓励儿童实践创新;儿童艺术课程,如民乐、合唱、陶塑、茶艺、素描、十字绣、篆刻等,提高儿童审美品位;儿童健体课程,如曲棍球、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轮滑、啦啦操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儿童阅读课程,如戏剧课程、口语沙龙、阅读角等,以阅读带动言语的习得,努力创造最宜读的书香校园。

(五) 坚守生命课堂

通过礼仪课程、自主管理课程、“发现美好”课程、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等,抓好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奉献精神、感恩品质、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1. 礼仪课程。结合“八礼四仪”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礼仪教育。通过专项训练、主题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入脑入心,培养阳光少年。

2. 自主管理课程。以校级学生团队领衔进行自主管理,以班级学生团队为重要力量,实现大团体带动小团体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3. “发现美好”课程。发挥校园文化墙、班级黑板报中“美在我身边”的宣传榜样作用,继续在学生中间发现美,宣传美,让身边的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4. 仪式课程。通过举行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三年级“成长礼”,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日活动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创新“毕业礼”,力求仪式更具意义,成为每一个队员六年小学生活中最难忘的时刻。

我们期望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为适切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一批批健康、阳光、仁爱、好学的南师扬中附小学生。

作者简介:王秀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课堂学习基础教育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