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2019-09-12张艳红
张艳红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451100
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因机体状态较差致使疾病迁延不愈所致,且其具备反复发作特征,故治疗难度较急性盆腔炎更大。临床多认为慢性盆腔炎治疗关键在于强化机体免疫力、消炎杀菌,西医多采取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因此,近些年临床将慢性盆腔炎治疗研究重点转向中医。中医将慢性盆腔炎归类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以致“不荣则痛”,或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以致“不通则痛”[2]。当归芍药散及子午流注针法为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措施,本文选取我院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探讨当归芍药散联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慢性盆腔炎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2.16±10.81)岁;病程0.8~5.4年,平均病程(3.05±1.12)年。研究组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2.81±10.32)岁;病程1.1~5.6年,平均病程(3.10±1.04)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1)伴有不同程度白带异常或腰骶酸痛、下腹坠痛;(2)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前1个月内采取相关药物治疗者;(2)合并消化道出血及急腹症者;(3)合并肾肝功能障碍者;(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5)合并其他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子午流注针法,参照就诊时间依子午流注开穴法因时开穴作主穴,辨证取阳陵泉、委中、三阴交等穴作辅穴,均取双侧,20min/次,1次/d。
1.3.2 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药物组方:忍冬藤15g、毛冬青15g、田七15g、黄柏10g、苦参10g、丹参20g、泽泻15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5g、当归20g、赤芍20g,以水煎煮,每日1剂,收汁300 ml,早晚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予以评估:炎性包块、积液消失,白带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彻底消失为临床治愈;炎性包块、积液减少≥2/3,白带显著改善,自觉症状消失为显效;炎性包块、积液减少≥1/3,白带及自觉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GM-CSF、IL-6水平,抽取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取上清液,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清GM-CSF及IL-6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GM-CSF及IL-6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GM-CSF及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午流注针法为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压措施,其遵循十二经脉血气运行状态,以时间变化和静脉血气运行改变作依据,取适宜穴位予以针灸。研究指出,子午流注针法参照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发挥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气状态,平衡脏腑血气阴阳,于特定时间调理机体,以此促使血气运行时间规律恢复正常,实现治疗目标[4]。此外,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者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和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受阻,不通则痛,以致腹痛。因此,针对慢性盆腔炎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其治疗应以化瘀止痛、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为基本原则。当归芍药散可改善血液黏度,增大小静脉口径及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方中芍药及当归可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抑制,阻碍血小板血栓形成;川芎可减轻平滑肌痉挛,减小子宫平滑肌张力;赤芍可提升肝脏中酶类物质活性,利于促使毒物排出体外。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配伍严谨,诸药联用可共奏消炎止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5]。本文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研究组血清GM-CSF、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采取当归芍药散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程度,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表2 两组血清GM-CSF及IL-6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采取当归芍药散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程度,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