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1例临床观察

2019-09-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胃动素疏肝健脾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项城 4662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是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持续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莫沙必利是目前临床治疗本病常用药物,其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但因其促进小肠运动,极易产生腹鸣、腹泻等不良反应[2],笔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掷币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0~45岁,平均(37.18±3.42)岁;病程1~5年,平均(2.39±0.72)年。研究组51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33~41岁,平均(36.87±3.71)岁;病程2~4年,平均(2.56±0.5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3]:持续伴腹胀、早饱、胀气等症状,气囊测压法示近端胃容受性舒张障碍记餐后胃窦运动减弱;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4]痞满病肝胃不和证: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善太息,呕恶嗳气,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引起的上腹胀、早饱、胀气等症状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肠易激综合征,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药物禁忌症等。

1.4 方法 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规格:5 mg/片)口服,5 mg/次,3次/d;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3次/d,饭前15~30 min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疏肝汤治疗,组方:炒山楂15 g,陈皮10 g,炙甘草10 g,砂仁9 g,白术20 g,郁金10 g,柴胡10 g,白芍12 g,枳壳15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5]: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次症:善太息,嗳气吞酸,依据症状严重程度记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胃动力指标: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P物质、胃动素、胃泌素水平。③不良反应。④临床疗效。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两组疗效。痊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9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89%,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59%,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29%,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胃动力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胃动力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P物质、胃动素、胃泌素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时间血浆P物质胃动素胃泌素对照组50治疗前35.18±2.43197.32±19.3535.74±2.39治疗后39.97±4.05c213.94±25.67c59.48±4.94c研究组51治疗前35.07±2.51195.91±20.4236.11±2.43治疗后42.76±5.79cd259.79±37.68cd97.96±9.78cd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d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腹鸣2例,腹泻5例,腹痛3例,恶心3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00%;研究组腹泻1例,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8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消失。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功能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病因素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性、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7]。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促胃动力药物、抑酸药物等,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其能够通过激动肠肌层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一线蛋白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胃排空,然而其不良反应较多,治疗效果欠佳[8]。

在中医古籍中,尚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记载,临床根据其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于“痞满”“胃痛”等范畴,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中医认为由于抑郁恼怒,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致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和胃消痞,方用健脾疏肝汤。方中柴胡芳香疏泄、疏肝解郁,郁金辛能辛散、苦寒清泄、善行气解郁,二者合为君药,用以疏肝解郁。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砂仁行气化湿、温中止泻,白芍柔肝止痛、敛阴止汗,枳壳宽中理气、行滞消胀,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五药合为臣药,增强君药疏肝理气之功。炒山楂为佐药,用以消痞和胃、活血祛瘀。甘草为使,缓和药性,缓急止痛,诸药相合,共凑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和胃消痞之功效。

血浆P物质广泛分布于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属于速激肽家族,其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脑肠,在胃肠道主要是加强肠道平滑肌收缩、肠蠕动和胃排空[9]。胃动素由Mo细胞分泌的一种经典的胃肠激素,其能刺激上消化道机械性运动和生理性电活动,诱发胃强力收缩和小肠明显分节运动,对胃肠运动尤其对消化间期移行复合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10]。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其可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促使胃窦、胃体收缩,增加胃肠道运动,同时促进幽门括约肌收缩,使胃排空减慢,促进胃及肠道黏膜细胞的分裂增值[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研究组血浆P物质、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疏肝汤能有效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这是由于健脾疏肝汤中枳壳有效成分能直接刺激胃肠粘膜Mo细胞产生内源性胃动素、使血中胃动素水平升高而加速胃排空[12]。柴胡煎剂具有较强促胃肠动力作用,并能使小鼠和健康人内源性胃动素水平升高[13]。砂仁水提液能使大鼠的胃肠动力显著增强,血浆胃窦及空肠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增加[14]。郁金提取物能竞争性抑制脯酰胺内肽酶,下调对含有脯酰胺内肽酶的脑肽如升压素、P物质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水解调节胃肠运动[15]。

综上所述,健脾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排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胃动素疏肝健脾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