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19-09-11何文太
何文太
吴文杰,身材魁伟、面孔慈善,平易近人、思维敏捷。
1996年7月,吴文杰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参加工作后,他教过书,当过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科长、镇党委副书记、县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2014年3月,吴文杰调任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渌井镇党委书记。
在采访中,我请他谈谈对这次新的岗位变动的情况。他感慨地说:“那天,接到组织部电话,约请去谈话。当得知调任镇党委书记时,自己并未因组织重用而高兴,反而忐忑不安。因为多年在机关单位,工作有规律性,朝九晚五,两点一线,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生活模式;在城里工作,平时对家庭、孩子也有所照顾。现在突然要离开机关,去农村基层第一线,还要当头儿,心里确实无底。”
“这一年,正当全国上下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出台了20条惠农政策,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农村逐一落实。在执行党的决议、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中,镇党委书记独当一面,负有重大责任。因此,我听了组织上的动议,没有马上表态。”
“当时,组织部领导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试探性地问,有困难吗?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小家庭吧!我说,我只是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怕挑不起这付重担。我很快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既然组织信任我,我绝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组织的重托,我一定尽职尽责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从组织部出来,吴文杰回自己的办公室。他环顾四周,自己在人大工作3年,现在要离开了,真有点依依不舍。他关了电脑,整理好桌子上的文件资料,收拾好工作笔记本。下班了准备关门时,有个同事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当官了,看你还有点不高兴。”
吴文杰淡然地说:“当官?是下去攻坚克难。”
渌井镇离县城较近,原先被称为营山的后花园、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如今呢?要去攻坚克难了,可见工作的难度不小!
吴文杰走马上任了。
他首先要熟悉环境。他了解了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情况,为带好一班人、开展领导工作做好准备;他连续下乡,熟悉各村、组情况;他与干部群众交流,掌握第一手信息……
吴文杰对我说,到乡镇工作,一开始的压力确实很大。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实践的体验,怎么办?我只有躬身践行,只能匍匐前进;我绝不能下车伊始指手划脚,必须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为吴文杰的感悟点赞!
我为渌井镇的发展祝福!
一、挖掘发展资源,整合文化软实力。
渌井镇在县城西,南大梁高速路口。此镇由渌井村得名,渌井村又因一口水井取名。渌井村离渌井镇3公里,与蓬安县白玉乡交界。《营山县志》载明万历年(1573)本地文人写渌井村诗,云:“渌井云林傍水隈,登临踏破半山苔。僧闻定入禅关静,月晓风清野鹤来。举酌饮余消逸兴,挥毫吟罢见诗才。虎溪一笑忘情后,袖指东风路马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人文深厚的古老村寨,有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吴文杰在这里主政,要打一张“文化牌”,开创新时代的新传奇。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家底——
神奇的“龙王水”。开车离开营蓬公路,拐弯向北步进。爬坡上坎,曲儿拐弯的山路,险象环生。满山遍野林海莾莾,隐天蔽日,各种树木枝繁叶茂,竟显勃勃生机。“更喜山灵能荐爽,轻风相送日晡回。”可见森林之茂盛。传说:古时候有一对夫妇逃难到沟底,找不到路又饥又渴、奄奄一息。两人在迷蒙中同时见到一个白胡子老头,指点他们,前面3米之地有一口深井,水清且渌,快去喝吧。女人睁开朦胧的眼,见一只白鹤从头上飞过,侧耳倾听,一股山泉叮咚着响;她艰难地爬过去,见一株生长茂盛的何首乌藤下有一股清泉缓缓往外流淌,甘甜的神水,拯救这对落难的夫妇。他俩望着远飞的白鹤,虔诚地膜拜。男人用手把井边的青草、首乌藤掀开一看,发现了一口井,井边还有一块石板,上面刻了“龙王水”三个大字。从此,他们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这口井水从古到今、一年四季、不舍昼夜慢慢往外溢出;后来,村民在井的四周砌了砖,码了个水池,把井水放进池子;永不枯竭的井水,顺着一条山沟流到渌井河里。有诗为证:“山下澄源清澈底,莫教流出到黄河。”
在渌井镇域内,还有“美哉,马王寨”!大晴天,站在马王寨的山顶向东眺望,可看到營山县城的高楼大厦、天胜国际酒店、巍巍白塔;还有营蓬公路上像一只只小甲壳虫在慢慢蠕动的汽车、钻隧道过铁桥从山脚下驶过的一辆辆绿皮火车。抬头仰望蔚蓝色天空,柔姿纱缱绻般的白云像嫦娥舒袖的一条彩娟,灿然入目;低首看,逶迤而来的渌井河如一条洁白的绶带,与漫山遍野的青山绿树融为一体,显得格外清翠秀美。夕阳西下时,金光四射的余辉,给山林、田野,农家小院披上了壮观的彩衣。
在海拔600多米高的华光寨(又叫华光寺),曾经有许多和尚云集至此,念经,求福,香火不断。华光寨因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三面绝壁,取名“寨”。取名“华光”,是纪念火神爷“华光大帝”,他是中国民间传说道教中的神仙。经过艰难的2个小时的跋涉到达山顶。啊!竟是一片平顶!
在半山腰的“躲兵洞”,传说,古人为逃避战乱、不与世争、不被异族残杀,于是找了个大石洞,可直通到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座大山里。1840年张献忠入川不久,曾在洞里藏过许多金银珠宝,在山上和山下设有重兵把守。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徐向前在这儿指挥,发起营渠战役。解放营山时,这里是受伤战士的救护所,当地老百姓半夜里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过岭给伤员送食物和药品。
“铁掌岩”的传说更神了——玉皇大帝命令天兵天将捉拿妖孽,飞马到此,天马的铁蹄坏了,故下马订掌,后又腾云驾雾飞奔而去;现在石头上还留有深深的马蹄印。
“野人洞”又叫“黑山洞”。传说白天只见一个个毛发特长的野人,赤身裸体在山林里追逐嬉戏,摘野果充饥,捕杀小动物为食。晚上叠人梯住进山洞里,上面的进洞后用手拉洞外的人进去。洞里安全舒适,非常神秘,很吸引人去探幽觅迹,询访问古。
“雷打石”有两只金鸭,白天隐藏在山林里,晚上在渌井河里戏水追逐。王家山上的岩鹰有两三公斤重,白天成群结队在天空中展翅盘旋,黑压压一片甚是壮观。
“狮子岩”的佛像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渌井村的后山上还有十几座舍利塔,高十多米,是存放舍利子和经书的佛塔,也是人们表达对佛教皈依和感恩的地方。还有桥补疤、双开门、三块石、塔子山。“石猪槽”,传说是猪八戒在山上找不到吃的,大发脾气,用嘴把山上的石头拱出了一个个猪食槽。在一座岩石上,刻有邓氏家谱,字迹清晰可见,传说就是逃难的那对夫妻的后人刻的。更有趣的是石马和石鼓,有句顺口溜:骑石马,敲石鼓,石马对石鼓,一天可挣二万五。
对这些千百年来形成的有型和无型的地方文化资源,吴文杰下定决心,要挖掘它、开放它,让它为渌井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服务。
桃红柳绿春色浓,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清晨,天空一碧如洗,地下绿油油的草坪上、山沟里、坡坡坎坎、紫姹嫣红的小花满山遍野比比皆是;路边的小草踏着细雨柔情的韵脚深情款款从馨香的泥土里钻出来,头上顶着颗颗晶亮的水珠儿、秀姿纤纤随风起舞。
这就是美不胜收的渌井镇。
二、优化发展战略,打好乡村振兴牌。
渌井镇幅员面积31.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95个村民小组,3360户,13900多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到吴文杰接任镇党委书记时,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快,部分农民的贫困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特别是全镇的交通条件,成为最大的问题之一。村与村之间不通公路,只有一些不连贯的土路便道;现有道路也是到处坑坑洼洼,嚴重影响和制约了生产和生活。
吴文杰在镇党委会议上强调:要致富,先修路。必须打通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点,只有路通了,才能发展农村产业,才能引请乡村振兴的“财神爷”,才能搞活经济。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大会战打响了!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致使土地荒芜、杂草丛生、水田里长了树苗、荆棘,土地资源白白浪费的严峻现实,吴文杰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每寸土地,提高农业效益,让农民致富增收奔小康。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之一。镇党委、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实行农村“五改三建”,建立垃圾堆放站;重点治理脏、乱、差,确保渌井镇森林覆盖面积达40%以上,还“满山遍野树木葱绿,繁花似锦;渌井河、白玉河流水悠悠,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的卵石和自由嬉戏的鱼虾”的优良生态环境。
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各村、组、办法制专栏、展板、挂横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治,依法治镇、依法治村;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利;形成广大干部村民人人学法、个个讲法、办事依法的良好氛围。
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吴文杰十分注重抓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的第一次镇党委会上,吴文杰要求大家明确当前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落实措施,扎扎实实,不搞虚的、空的。他请委员们发言,各抒己见,讲渌井的现状,讲发挥优势,讲存在差距。通过集思广益,确定工作目标:定在“是否真正在为每个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对干部工作懒散等不良现象进行整顿,对不作为的干部限期改正。从而形成了上下一股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畅通渌井、产业渌井、生态渌井、法制渌井”的新发展战略,吴文杰率领全镇党员干部,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搞推进。
畅通渌井,集资修路。党委委员们和镇干部统一落实目标任务,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规划好每条村道,预算所需资金,公开招标;动员干部群众集资修路。党委班子成员分工,具体确定人员跑项目,要资金。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爬坡上坎,翻山越岭的村民,赶一次场来回走20多公里山路;孩子早上顶着星星上学,晚上伴着月亮回家,真是苦了一双脚。现在要修路了,村民们好高兴哟,推土机开进村里,他们自觉拿起锄头、扁担、撮箕,挖土挑泥平整路基,填平沟壑。这项劳务,事先没人安排,也没人催促,而是村民的自觉行动。
修路,最积极的是渌井村的干部和群众。项目还没批下来,他们就做好了村道规划,要直接修到华光寨山上去,开辟那块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个别村民集资,一时拿不出多的钱,3个村干部主动垫支3万多元。修好11公里村道、10.2公里入户路,村民们进出家门脚不沾泥,欢欣鼓舞。在外打工的村民听到家乡的路通了,买了小汽车,节假日把车开到家门口,那个欢喜劲别提多高兴了。暂时没买小汽车的村民,纷纷买了摩托车、电动车或运输的三轮,卖农产品再也不用肩挑背磨了!走亲访友,骑上车方便快捷,精神抖擞!
2014年底,渌井镇水泥村道17公里,到2018年底已达到83公里;全镇各村通了公路,户通水泥路70%,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现在,你只要走进渌井镇的每个村,就能看见奔驰在乡村公路上的大小车辆,把村里的农产品运往城里,日常生活用品从城里运往乡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
产业渌井。渌井镇的产业结构在全县发展和调整得最早。不是因为他们有先见之明,而是因为农民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不求单一种植粮食作物,解决温饱;还要大力发展工商业经济,解决钱的问题,让腰包鼓起来。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商品房、小车、摩托车,女人的“三金”全都有了。他们穿的衣服走进了名牌行列,化妆品都装进了“华士皮”坤包里,农村让城里人向往。
上世纪80年代,渌井村村民就开始搞养殖,养猪牛羊、鸡鸭鹅;扩大种蔬菜面积,渌井镇村民的蔬菜在县城市场上占一大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种了广柑、梨、桃李的小果园,有的村民卖水果年收入3-4万元。过去苦于没有路,一挑挑往山下担,除了锅巴没有饭;现在路修好了,瓜果蔬菜、鸡鸭鹅、猪牛羊,收购商贩开车上山来,装上车付完钱走人。
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行动最快的还有五星村。他们引进资金,建起了500亩的红林果园;接着,由苏宏林博浩黑山羊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租赁土地1000亩,建起了黑山羊养殖基地。
走进渌井镇的双桥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3.5米宽的村道,还有3.7公里长、4.5米宽的村道。这是除政府投入200多万元,由村民按每1公里路集资40万元建起来的。为减轻村民负担,村里只象征性集了一点资(每1公里10万元,即1米路100元)。这钱又是怎样来的呢?大家赞不绝口提到带头致富女强人、养牛状元邓仕碧。改革开放,她在外打工挣到了钱。2014年,吴文杰到了渌井镇,调查到在外打工的本乡本土农民工事业有成,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并给予土地转让、资金支持、政策优惠。邓仕碧觉得,在外打拼多年虽然成功了,但总有“离乡背井”的思念挥之不去。如能回乡创业,帮助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既照顾了家庭、孩子、父母,又能干一番事业,这是几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邓仕碧从小爱牛,了解牛的牙口、牛的脾性,精通养牛技术,一年四季牛会得什么病,怎样预防牛病说得头头是道。吴文杰多次来村里和村支部、村委会干部一起,帮助她发展养牛产业。她确定了买牛养牛,要做个养牛大王。她认为路修窄了不行,买回的牛要用车运回来,养肥的牛要出售,进出都是重车,所以必须把路修宽加厚。她自己不但出钱还主动出劳力,动员丈夫、儿媳,参加平整路基。紧挨她家的村民不用集资出钱,由她全部垫上。就这样,9公里的村道修好了,还修了2座连心桥——6米长的太平桥和5米长的潘家桥。
在采访期间,我驻足“双桥”,只见“绿树碧翠幽雅,小桥流水人家,宽道夏利宝马,青山绿水红霞,笑语幸福人家”;“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养牛大户邓仕碧,在村里租了十几亩地建牛舍,很快达到100多头。邓仕碧养牛,年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比打工强10倍。她说:“真要感谢镇党委吴书记,给我们村民指了一条致富路。”
邓仕碧自己富了还不忘乡亲,她还带动了邻村的一户村民养牛100多头,主动传授养牛技术,义务给牛治病防病,联系出售肉牛。还有一位女强人赵仕彬,她带头在村里成立“仕彬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把部分村民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经营种植药材610多亩;除付给村民土地租金,还安排他们在药材园里打工挣钱。
重庆人李仕文,慕名前来创业,承包村里水田250多亩,种莲藕。一望无边的碧绿荷叶,朵朵荷花从绿枝上挺立,随风展开翩翩舞姿。红粉垂露,娇羞妩媚;白荷带雨,玉洁冰肌,绿盖碧翠;青盘银珠,在碧叶上滚动。
“双辉淡水养鱼合作社”,租赁80多亩水田养鱼。我的脚步轻轻踏在鱼塘的田埂上,一阵清风徐来,水面泛起层层碧波;一条条白亮亮的鱼儿在一起戏水,欢波涌浪;有几尾白鲢、红鲤跃出水面,展示锦衣玉姿,让人留连再睹芳姿。
与渌井村比邻的石虎村,十分重视发展养殖业。村民丁三林,养猪1000多头,其中产仔母猪200多头,年纯收入40多万元。他养猪讲究科学和环境保护,猪粪通过化粪池处理,全部作为优质肥料用于果树、蔬菜施肥,不产生环境污染。全村682人中有300多人在外务工,181户除在本镇和县城买房外有36户在成都、广州、北京买了商品房。
生态渌井,是吴文杰抓住不放的大事。2014年上任伊始,他见到渌井镇场镇上居民在做饭时烧柴和蜂窝煤,从早到晚整条街烟雾缭绕,刺鼻的味道很难闻。为此,他和万寿社区干部一道商量解决这一难题,决定安装天然气管道,改用清洁能源。他亲自安排几名镇干部抓集镇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规划线路、改造电网、安装自来水、亮化美化绿化、硬化街面等工程同时推进。短短几个月时间,渌井场镇街道整洁干净,面貌大为改观;“五改三建”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吴文杰说:“实践证明,有些事群众很想做也愿意做,只是缺少一個组织者。我们的干部,要随时到群众中去,发现他们需要什么?怎样去帮助群众解决身边急需解决的问题。”
法制渌井,已经深入人心。全长10公里绥安大道,在渌井镇境内有1.8公里。2014年,绥安大道工程施工中有1户村民因房屋征收补偿问题,迟迟不予拆迁,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这户村民依仗亲姑父是社区干部,成为“钉子户”。吴文杰知道后,亲自与他谈话,宣传房屋征收补偿的法律条款,讲清利害关系,使他端正态度。4天后,这个户主签了合同。从此,这个社区后来的车管所、加油站、嘉陵江引水工程铺设管道、汽车商贸城征地,在房屋征收拆迁中一帆风顺,再也没有发生一起个人提出无理要求的现象。
群众的利益至上。近几年,渌井镇党委、政府配合县社保局,解决了300多村民的社保问题;建2个安置小区(近200户),每户建筑面积320多平方米;两楼一底独立小洋楼,房前屋后可栽花植树,每户只付25.2万元(1平方米800元)。群众赞曰: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渌井镇按照发展规划,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已建了化颐建材厂、材料加工厂、温氏集团、面粉厂、福寿山庄、罗亿山庄、一级公路、嘉陵江引水工程、规划待建的有污水处理厂、航空职业学院、冷冻厂、第二工业园区、军民融合基地,4C店汽车城正在建设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亭子口水利枢钮工程”,必经渌井镇5公里,要挖20米宽可以行船的人工运河;计划在人工运河两边各修一条8米宽的车道、2米宽的绿化带,在山的两边建“农家乐”。届时,山水天一色,荡舟运河上,尽享大自然的乐趣。
渌井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投入品减量化、产品模式生态化,推行有机肥代替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再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水源保护。特别是渌井镇的两条河水的保护,建立了河段长效管理机制,县委书记黄金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贾敬铣亲自任河长。黄书记不管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来河边走走,看看清凌凌的河水、掬一捧水洗涤脸尘,嗅嗅岸边的绿草红花,一种甜静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两条河到了渌井镇,由吴文杰任河长。他要求各村组有专人清理两河岸边的垃圾,严禁污水流进河里。通过法制教育,村民不但增强了法制意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坚决守住一方绿水青山。
“乡村振兴”已摆上吴文杰工作的重要位置。自从“四项目标”确定后,党委给每个村派1名驻村干部,要求必须坚守在村里抓落实,动员村民集资修村道,发展产业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开展法制教育“四管齐下”。吴文杰说:“目前我们所做的乡村振兴工作,离习总书记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们有决心,一步步去做,认认真真去做好每件事。”
渌井村山上“华光寨”那片土地,是吴文杰最关心的地方之一。他多次上山察看土质情况,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检测土壤适合种什么植物。县委、县政府对这片土地的开发利用很重视,决定把这个古村寨打造成文化旅游、产业兴旺的特色景区。山上森林奇观,千古传说;山下河水清澈,涟涟绿波。当你坐在西去成都或东至武昌的火车上,经过渌井镇那几分钟的美妙时光里,让你如入仙境,痴迷于如梦幻般的世界里;或在渌井镇动车站下车,尽情饱览渌井镇山色风光,水上乐园,那是何等的游兴惬意。
2018年5月18日,四川营山华光寨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这里成立。签订合同第二天,承包商候平、杨义国立即安排施工,8台推土机不分昼夜作业,仅7天时间(中间除两天下雨)推平了400多亩山地。
5月26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回龙镇、东升镇、朗池镇、城南镇、济川乡、茶盘乡6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脱贫奔小康产业园片区会议”,要求向这项工作开展走在前列的渌井镇学习;要求村村建立产业园,达到规模化经营,为村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渌井的典型效应,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
这次会议后,开发商接着投资400余万元,继续开垦荒坡、荒地共1000余亩,栽植花椒苗6万株。其中300多亩,建立涪陵榨菜生产基地;100多亩栽上了各种四季水果,有五月脆、猕猴桃、葡萄、柑橘、苍溪雪犁、无花果、樱桃等10多个品种、2000多珠。修了1公里多的水泥路;安排了30多户村民在生态园里打工,月平均2000多元。
目前,正在建设配套工程——开发松树林、建亭台,扩宽上山公路,打造将军墓.从松树林到石猪槽的山上修一条300多米、落差400多米的索道,方便游客观景。充分利用松树林60000多平方米的有利地形、自然空间,打造丛林摩托车越野,刺激年轻人的乐趣。从山下渌井水池里抽水上山,扬程400多米高。现在,“华光寨生态观光产业园”800多平方米的房屋已经投入使用,有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旅社、食堂,其中餐厅可供200多人用餐。
未来,节假日邀约三五个好友,或坐在水塘边垂钓,或去密林探险,或沿水泥路散步,或爬上吊脚楼休闲娱乐,该是何等舒心。渌井村离县城只有几公里,县城公交3路车直达山脚下,交通便捷。夏季来这里安宿一晚,深切体验森林别墅的感受,让你回味无穷,安逸舒适,乐趣多多。饿了就地用餐,全是带“土”字的食品;塘里养的鱼是银白色的;稻谷曾是贡米。待到金果飘香季节,血橙、秋梨,各种水果吃不完、让你兜着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马王寨、华光寨两山相对。山色浓绿欲滴,山势奇特,高低起伏,犬牙交错,层层叠叠;树木相互掩映衬托,构成连绵雄伟壮观的美景。渌井河水像一架竖琴的弦子,淙淙潺潺,昼夜不舍地流。渌井河里的水清澈、明洁,五彩祥云飘映在水里,变幻成无数彩蝶在空中飞舞。
渌井镇交通便捷,物流畅通,成达铁路贯通全镇,高铁站落户五星村,信息网络全覆盖,两个移动电视接受站。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初步形成了建材、高科技、特种养殖业三大重点产业;农业生产条件好,产业化水平高,规模经营土地的业主已有20多家,土地出租4000多亩。农产品除粮食作物,盛产优质水果、家禽、水产、蔬菜,无公害的特色农业。每年劳务输出3800多人,年总产值4.2亿元。2018年人均纯收入11600多元。
短短几年,淳朴、善良、勤劳的渌井人,把“乡村振兴”这张牌打得风生水起!
三、致力乡村振兴,决胜扶贫攻坚战。
脱贫富民、振兴乡村,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向亿万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攻坚,美丽乡村,是党和政府向千百万党员干部发出的伟大号召。
2018年,渌井镇党委、政府聚力扶贫攻坚决战,实施坚强领导,挂图作战,责任分工,统一布置,全员参与;严格实行一周一督导,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总结;落实帮扶干部“五包”责任制,签订“五包责任书”,强化考核管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吴文杰身先士卒,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精诚团结、求真务实,顾大局、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拼命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这是吴文杰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要求。自从调到渌井镇任职的那天开始,他从没有过“双休”的概念,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很少在办公室,他用大量的时间,下村入户,深入走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大会战中,他积极组织筹措资金,妥善解决修村道引发的各类纠纷;亲自出马请技术人员勘察地下水资源;亲自参加招商引资、征收土地、出租土地、规划落实项目。他没有休息的时间观念,一调到渌井镇,每天一大早上班,深夜才回家;一天三顿饭在镇食堂吃,有时下村回去晚了随便吃点东西、喝点水睡觉。他家四世同堂,上有90多岁高龄的奶奶、70多岁的父母,儿子在外读书。他说,自己没尽到孝敬老人的责任,少了对妻儿的关爱,深感內疚。他说,父母、妻子从未抱怨过他,还鼓励他好好工作,多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有一天晚上9点,我向吴文杰书记核实几个数据;拨通了他的手机,他人却还在五星村忙着。
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明非,父母先后病重住院,妻子照顾两位老人实在忙不过来。可他从未向任何人说起父母生病住院的事,没有请过半天假;白天坚持上一整天班,晚上深夜了才回家去医院陪陪父母。有时两老醒着就说说话,有时回去迟了、父母睡了,他只好坐在病房里看着父母被病痛折磨的脸,悄悄流泪。他跪在病床前,祈求上天保佑父母摆脱病魔,健康长寿。贤惠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进了病房,柔声地说:“天亮了,快去吃了饭上班,这里有我照顾老人。”他转过身盯着妻子疲惫的脸,说:“辛苦你了,等我退了休一定好好照顾你。”他一步一回头看着父母,看着妻子,心里说:“我走了,渌井镇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不久,父母先后去世,临终时念着儿子的名字:“明非回来了吗。”当他晚上赶回家时,父亲已闭上了双眼。他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地:“爸,我对不起你,儿不孝呀,望你走好,到我终结的那一天,一定陪你到地老天荒。”
党委委员王春芳的父亲去世那天,正是周末双休日。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她只是回去看了看,擦干眼泪又回到镇上,干起了自己所分管的工作。送别父亲的的路上,她默默地祈愿父亲原谅女儿的不孝。
2015年7月,26歲的袁臻从城管执法局派驻渌井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一到职,很快跑遍了10个村民小组,摸清了贫困村的原因和出行难、缺水的情况,尤其是山上的5个村民小组缺水更严重。他和村两委干部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党委书记吴文杰亲自到该村指导工作,把修路、打水井两件事同时推进;接着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寻找致富门路,开发“华光寨”。袁臻扎根山村,吃住在村里,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很少回家。他的父亲在县扶贫移民局工作,也是驻偏远的双流片区扶贫干部;未婚妻黄琦是县医院医生,同样参加了单位扶贫。他一家4口人,3人在扶贫第一线,哪有时间相聚。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与她商量两改婚期;后在双方父母的再三催促下简单举办了婚礼,原本5天婚假,袁臻只用了2天,就回到村里工作。蜜月未度遗憾终身呀?新郎“哄”着新婚妻子,说:“等把扶贫攻坚战打完了,那时我俩带着孩子一起去度蜜月,你想到哪,我陪你到哪;或者,再过几年渌井村建成了世外桃源,我们牵着孩子的手,漫游在古村寨的神秘世界里,尽情享受山村之美景。那多幸福啊!”
渌井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村两委干部同样不分白天黑夜进院坝入农户做工作。
双桥村支书邓天德,食道患病吃不下饭;老婆、女儿哭着求他去县医院检查。他说:“一时死不了,扶贫攻坚要紧。”娘儿俩悄悄找到党委吴文杰去劝说,吴书记下命令让他立刻去检查治疗。这一查,竟然是食道癌;他住院2个月,出院后每月化疗1次,半年多后他右手的血管成了紫色。50多岁的村主任翟利军,糖尿病引起并发症,住院期间作了3次手术,右脚趾被切除2根,出院后拄着双拐去扶贫。村里3个主要干部,坚持每天轮流在村委会值班,凡村民有什么事,除了电话联系还可到村委会直接反映、当面解决;村两委无法解决的问题,请示镇党委、政府解决;做到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出村或不出镇;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2018年是渌井镇扶贫攻坚决战性的一年。在吴文杰的组织带领下,全镇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精准扶贫团队;深入各村、组、户,摸底调查找准帮护对象,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确定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不同情况,选择扶持项目,投放资金支持。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70户、1218人;完成D级危房改造360座、C级危房改造500座,易地搬迁61户;打水井300口,建了16处集中供水站。
2018年,渌井镇全镇脱贫。吴文杰与广大党员干部、扶贫干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善谋福祉,争做群众贴心人。
渌井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高唱了一曲为民爱民的时代凯歌。
在吴文杰的以身作则、示范带领下,全镇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各级领导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善谋发展之策、肩挑发展之责;心系老百姓,勤政为民,争做群众贴心人;贴近群众,敢于倾听老百姓的“牢骚话”;深入群众,善于听取老百姓的“真心话”;行动为民,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石虎村贫困户邓建国,50多岁,患肺气肿,但不符合五保条件,只能解决低保。吴文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经常去看望他,帮助他寻找致富项目,给他买来鸡鸭羊,让他饲养。驻村干部苟中明,用自己的钱给他买了300多斤玉米;村委会干部也支持他发展养殖业,通过向市场出售土鸡蛋、土鸭蛋,增加了经济收入。
这个村还有一个叫张建国的人,外出打工多年,一贫如洗返乡,房子烂了,没地方居住。按文件规定,这类人员不能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吴文杰知道后,就和驻村干部、村两委商量,将他列入临时性扶贫;镇财政支持3.9万元,村干部带头动员相邻的村民帮助搬砖、运河沙,很快修了一座75平方米的住房。2018年腊月,他在新房里招待父老乡亲,酒席上感激涕零地说:“感谢共产党的英明政策和习总书记教育培养出来的好干部,让我住上了新房。”
万寿社区村民罗孝康,2019年4月患胃癌,儿媳妇有癫痫病;原房屋是C级危房,一场大暴雨后危房更危。村委会决定帮助他拆了重建,村支书蒋文林拿出1万元给他作铺底资金。吴文杰亲自与代颐建材厂老板协商,解决3万块红砖;另一沙石厂老板支援了2车河沙;所缺建房资金,镇财政予以解决。
2018年6月中旬的一天,渌井镇逢场。吴文杰和镇纪委书记蒋小燕、纪委副书记吴伶利3人,在农商银行大厅门口接待群众来访。正在忙碌中,听说万寿社区村民罗德坤的家属患病已不省人事,镇卫生院建议转县医院救治,打120没有救护车。吴文杰说,人命关天,来,赶快坐我的车去县医院。到了县医院,吴文杰帮着把病人抬到急诊科;又把身上仅有的500元给病人挂号、缴费,让病人迅速挂针输液。同时,他又给万寿社区蒋文林书记打电话,要求马上帮助解决村民患者急诊费用。不到半个小时,蒋文林怀揣3000元驱车赶来,使患者及时得到了救治。事后,罗德坤与家属粟永清给吴文杰、蒋文林各送一面锦旗。夫妻俩毕恭毕敬举着锦旗,声泪俱下地说:“感谢共产党的好干部!感谢两位好书记的救命之恩!”
2018年9月7日一大早,石虎村四组70岁的邓志广挑一担嫩鲜鲜蔬菜赶渌井镇卖。因为晚上下雨路滑,不慎摔伤了脚。一位过路的好心村民将他送往县医院,经诊断左脚粉碎性骨折需住院治疗。老人正在担心一个人孤独住院,没想到副镇长罗皓匀,帮扶干部何琼英、苟中明,买了月饼来医院看望他。邓志广出院后,镇村干部又一次来看望他;邓琼英还给老人洗脚换药,收拾房间,让老人安心养伤。邓志广能下床了,他托亲友制了一面锦旗送给3位干部。锦旗上写着:“心系贫困户,雪中送炭”。
2019年的一天中午,马鞍村村民唐春家的房子着火了。村第一书记王友刚闻讯,立刻赶到上房灭火。风助火威,越燃越旺,一股股浓烟向他扑来,火苗炙烤着他的皮肤,连下装也烧着了;只听见被烧断的房梁直往下掉,现场村民焦急地喊“王书记快下来,危险!”他不顾个人安危,仍坚持着与大家一起灭火。火熄了,王友刚被火焰烤黑的脸火烧火燎地痛,下装被烧了半截,皮肤烧起了泡。事后他说:“只要村民财产少损失点,我受点皮外伤,值得。”事后,该村民也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王友刚:“扶贫干部英勇救火 无私奉献全心为民”。
在渌井镇的采访结束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慨颇多——
渌井镇党委班子有一位优秀的带头人吴文杰。
吴文杰与他的战友们,把渌井镇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吴文杰和他的同事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老百姓。
吴文杰和他的党员干部团队,用自己的忠诚和真诚,在永远鲜艳的党旗上,写下了熠熠生辉的8个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