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 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

2019-09-11陈业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依沙吖啶瘢痕

陈业冰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产科,福建 厦门 361101)

目前,伴随剖宫产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大部分患者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生产,但是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预后效果并不理想。瘢痕子宫指的是于子宫进行手术后再次妊娠,对于中期妊娠患者进行引产时,容易出现胎盘残留、宫颈撕裂以及阴道出血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行依沙吖啶+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疗效更加确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分别为31例,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其中,单一组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20.58±2.38)岁;联合组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0.84±2.53)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身检查,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尿常规以及B超等。

单一组仅给予依沙吖啶治疗。将2 mg/kg依沙吖啶(生产企业: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244)注射于患者羊膜腔内。

联合组则在单一组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每天服用50 mg的米非司酮(生产企业: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3),1次/d,连续用药3 d。于最后一次用药后,注射依沙吖啶,方法与单一组相同。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两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引产成功率

联合组引产成功率31例(100.00%)显著高于单一组27例(87.10%),卡方值=4.276,P值=0.039,且对照均存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联合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例(6.45%)显著低于单一组10例(32.26%),且对照均存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对[n(%)]

3 讨 论

对于中期妊娠患者而言,由于胎儿发育比较完整,剖宫难度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难以被患者接受,因此,药物引产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用方式。于患者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能够使得绒毛膜以及蜕膜发生变性和坏死,释放出大量的磷酸酯酶A2,进而加快了花生四烯酸的转化进程,促进了子宫的收缩和扩张。但是依沙吖啶的应用,将会导致宫缩与宫颈呈现出不同步的情况,加之用药的时间延长,将会使得胎盘胎膜出现变性和坏死,导致胎膜、胎盘残留[2]。此外,由于患者子宫处于并未成熟的状态,宫口难以扩张,在此期间若宫缩过强将会导致子宫瘢痕破裂的情况发生,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能够有效抑制子宫肌的活动以及前列腺素脱氢酶,使得子宫肌处于兴奋状态的同时,降低了前列腺素的降解速度,进而升高内源性血小板生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胶原蛋白的合成,使得宫颈软化并且扩张[3]。研究得出:联合组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单一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因此可见,米非司酮和依沙吖啶联合使用,能够降低宫颈扩张的阻力,减少了瘢痕破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行米非司酮+依沙吖啶联合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猜你喜欢

依沙吖啶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安吖啶合成工艺优化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对疤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中两种组分的含量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