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 联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1陈雪蓉孟海云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宫体丁三醇宫素

陈雪蓉,沈 冉,孟海云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二胎政策下,高龄高危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率也有所上升,迫切需要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以往临床上主要使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但部分产妇对其敏感度较低,仍可能出现产后出血。针对这种情况,应在缩宫素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其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116例剖宫产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9.84±2.92)岁,平均孕周(38.09±1.58)周。对照组58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98±3.33)岁,平均孕周(38.18±1.62)周。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进行剖宫产分娩,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在子宫下段作横切口。在胎儿娩出、吸出羊水后,给予对照组产妇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国药准字H31020850)注射液,首先宫体注射20 U,3~5 min后,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500 ml的0.9%氯化钠混合液。观察组产妇宫体注射缩宫素,3~5 min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国药准字H20094183),肌内注射250 μg,监测子宫收缩情况,若发现收缩不良,应每15~90 min追加250 μg,总剂量应在2 mg以下。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的失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48 h)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例如产后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等使用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产妇的失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 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48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多肽类宫缩药物,可迅速达到促子宫收缩的效果,但其半衰期较短(1~6min),且单纯增加药物剂量并不会增加促功效效果。同时,研究发现[1],部分产妇对宫缩素敏感性不高,因此应用效果不理想。

表1 两组产妇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产妇术后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n 术中失血量(ml)术后2 h失血量(ml)术后24 h失血量(ml)观察组 58 240.40±48.56 324.20±24.65 404.24±45.42对照组 58 290.37±50.10 379.48±33.33 458.57±50.63 t -- -5.454 -10.156 -6.083 P -- <0.05 <0.05 <0.05

近年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人体生殖系统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可使妊娠子宫兴奋,达到持久的促子宫收缩作用。以往有研究显示[2],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可降低产妇剖宫产失血量,增加宫高下降值,应用效果良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的失血量(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48 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显示了该用药方案预防产后出血的价值,与以往报道相符。从临床实践上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安全性良好,尽管可引起轻微的腹泻、呕吐反应,但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不会对产妇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有研究对比了进口与国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并认为国产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经济性更佳,可作为优先选择。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患者联合使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宫体丁三醇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江山之助
先天性宫体宫颈离断成功吻合1例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