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体质与糖脂代谢的研究

2019-09-11麦子霞孙晓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湿质阳虚气虚

麦子霞,孙晓峰

(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广州 51001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广东 广州 510407)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发生在女性妊娠后的糖尿病。GDM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病的范畴,而中医药对消渴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公认。但由于GDM患者无典型消渴症状,影响了中医在GDM的辨证论治。而中医体质学说研究体质和疾病内在联系,揭示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临床上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防治疾病。但关于GDM的中医体质研究较少,本研究辨识GDM患者的孕前体质,统计得出GDM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同时收集其血糖血脂相关指标,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不同中医体质之间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20例GDM患者,其符合2015年3月~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0.15±4.49)岁,高龄(年龄≥35岁)占总体的18.2%。平均孕周(24.80±3.23)周。平均孕前BMI为(22.48±3.76)kg/m2。

1.2 观察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1.3 诊断标准

1.3.1 GDM诊断标准

根据第8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1 h血糖≥10.0 mmol/L、餐后2 h血糖≥8.5 mmol/L,任意一点血糖值达到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1.3.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根据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1]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2]标准。其中,原始分是将各个条目的分数相加而得。而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判定标准如下: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不论平和质的转化分是否≥60分。

选取24~28周诊断为GDM,且只需要医学营养治疗的孕妇,回忆孕前一年的感受与体验。通过临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者只负责阅读问卷内容,不对问卷内容进行解释,有阅读能力孕妇可独立完成问卷,问卷由同一个中医医生进行。问卷结束时,根据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计算原始得分及转化得分,并根据判定标准确定中医体质类型。

1.4 纳入标准

(1)经过早期彩超提示单胎妊娠。

(2)选取24周~28周检测血糖、血脂指标的孕妇。

(3)长期居住本地汉族孕妇。

(4)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完成资料的采集的孕妇。

(5)只需要医学营养治疗孕妇。

1.5 排除标准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GDM孕妇;正参与药物临床试验者;本次妊娠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并发症者;精神障碍者、智力障碍者。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GDM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GDM常见的五种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和阳虚质。

2.2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类型间基本资料的对比

由表2可见,经方差分析,GDM常见五种体质组间的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MI有差异(F=2.55,P=0.04),经两两比较,气虚质组的BMI均低于痰湿质组、湿热质组和阳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GDM中医体质分布表

表2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类型间基本资料对比

表2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类型间基本资料对比

注:★各组与气虚质组比较,P<0.05

体质类型 n 孕周(周) 年龄(岁) BMI(kg/m2)痰湿质 62 25.26±3.85 31.53±3.86 22.94±3.91★湿热质 45 24.40±2.87 29.69±4.87 23.12±3.96★气虚质 35 25.86±2.78 30.00±4.98 20.84±2.67平和质 29 24.93±2.15 29.21±3.96 22.24±4.04阳虚质 21 23.95±2.66 29.10±4.40 23.61±3.49★F值 1.80 2.29 2.55 P值 0.13 0.06 0.04

2.3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糖指标比较

如表3所示,经方差分析,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类型间的血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糖指标比较

表3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糖指标比较

体质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1h血糖(mmol/L) 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痰湿质 62 5.00±0.29 9.58±1.76 8.20±1.59 5.30±0.35湿热质 45 4.99±0.33 9.64±1.86 8.26±1.57 5.31±0.45气虚质 35 4.92±0.37 9.32±1.41 8.17±1.47 5.22±0.45平和质 29 5.07±0.32 9.34±1.51 7.90±1.45 5.35±0.51阳虚质 21 5.11±0.24 8.77±1.50 7.97±1.43 5.34±0.41 F值 1.52 1.19 0.34 0.41 P值 0.19 0.31 0.85 0.80

2.4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脂指标比较

经方差分析,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类型间TG、HDL-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TC和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痰湿质组的TC、LDL-C水平高于气虚质组、平和质组和阳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脂指标比较

表4 GDM常见五种中医体质间血脂指标比较

注:★各组与痰湿质组相比较,P<0.05;※各组与痰湿质组相比较,P<0.05

体质组 n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痰湿质 62 3.61±0.81 1.63±0.36 2.87±0.93 6.32±0.93湿热质 45 3.38±0.81 1.70±0.44 2.78±0.99 5.99±1.13气虚质 35 3.17±0.95※ 1.64±0.33 2.74±0.91 5.73±1.30★平和质 29 3.06±0.74※ 1.55±0.34 3.15±1.09 5.74±0.88★阳虚质 21 3.05±0.88※ 1.68±0.31 2.98±0.90 5.59±1.07★F值 3.37 0.85 0.89 3.07 P值 0.01 0.50 0.46 0.02

3 讨 论

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体质与疾病有相关性,即疾病发病前有一定的体质倾向性。通过辨识疾病发生前的体质,可以得出疾病常见体质类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防治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GDM患者孕前存在偏颇体质,主要是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这提示临床,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最为容易发展为GDM。这与翟凤霞[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临床上可从GDM易患人群的常见体质入手,“治未病”思想贯穿整个预防疾病中。根据体质与证候的关系,重视体质差异有助于判断证候的变化趋向。同时运用辩体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在理法方药方面实施个体化诊疗。

体质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身体的功能则是体质的内在基础。而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指标。BMI能体现人体的外部形态。本研究发现,不同的体质类型,其BMI指数也不同,其中气虚质的BMI低于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灵枢·寿夭刚柔》中提及人体最早的解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而现代刘莎莎等初步归纳了阳虚质具有“体肥、面白”的形体特征[4]。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可知,不同的体质类型,其个体形态结构不同,可体现在BMI指数上。气虚则气化减弱,无以生精、生血,无以养形体,故见气虚质BMI低。而与国内李晓红等[5]、龚旭等[6]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可以根据BMI来辅助评判GDM孕妇体质,BMI低者提示气虚质,提示孕期用药以补气、益气为原则。

本研究发现,不同体质的患者在血脂代谢方面有差异,尤其是痰湿质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说明在痰湿体质人群中,血脂异常程度更严重。中医学认为,“津液害化成痰”积聚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则会积聚在躯壳之中。血脂属浊质,当水谷不能运化,聚浊而成痰湿。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血脂调控保护机制。内脂素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1结合,激活下游信号。从而提高机体内葡萄糖转运能力,从而降低血糖[7]。有研究表明,GDM患者的发病机制能够受到内脂素的影响[8-9]。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脂对其体质进行有效判断,同时提示临床对于孕妇孕期注重改善血脂代谢,从而避免血脂紊乱,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而李玲孺[10]认为,痰湿体质存在氧化应激。但这是一个抗氧化和氧化还原平衡阶段。若痰湿内蕴程度增加,氧化还原失衡,导致组织损伤。痰湿体质的代谢紊乱现象都严重过平和质组。而周颖提出,若疾病是由于氧化应激升高造成,那么其在发病前都会存在窗口期[11]。我们推测痰湿体质患者在未病状态下存在窗口期,也是我们临床医生干预的最佳时机。

综上,G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主要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痰湿质最容易发展为GDM。GDM常见中医体质间血糖、血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血脂代谢指标上,尤其是痰湿质的GDM孕妇。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脂对其体质进行有效判断,注重改善血脂代谢。而预防痰湿体质进展为GDM的有效手段,可从早期的抗氧化干预。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进行论证。

猜你喜欢

湿质阳虚气虚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