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2019-09-11戴晓莲
戴晓莲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医院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220)
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因肌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不同而不同,一般都会伴有出血、疼痛、腹部包块或不孕的临床症状[1]。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辅助患者进行康复。然而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不同的手术治疗也对患者的内分泌状态也具备着一定的影响。本次报道就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科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90例,秉承随机双盲原则,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患者采取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年龄阶段在35~62岁之间,平均年龄(47.2±3.5)岁。患者既往体健,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无其他器官或系统重大疾病,排除罹患恶性肿瘤患者。患者术前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指标不具备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下腹部脐下正中直切口,长度在8~10 cm之间,依次切开腹壁各层,暴露子宫后于子宫肌层肌注催产素20 u,电凝切开肌瘤的表面的子宫浆膜层,完整分离瘤体与子宫肌层,剔除肌瘤,连续可吸水线缝合子宫切口,彻底止血。
B组患者采取全子宫切除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切口选择在下腹部脐下正中直切口,长度约10 cm左右,依次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暴露子宫常规方法行子宫切除保留双侧卵巢。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内分泌状态情况,包括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以及孕酮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内分泌状态有无显著的变化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等内分泌指标显著优于B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激素水平相对较好,黄体生成素为(8.7±1.4),雌二醇为(435.3±51.2),孕酮为(11.2±2.8)。而B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激素水平较A组患者差,黄体生成素为(7.6±1.5),雌二醇为(381.5±50.2),孕酮为(16.2±3.8)。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对比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分泌指标对比
3 结 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一般临床发病率较高,在20%以上,且发病年龄阶段一般在30岁至50岁之间,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女性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2]。该类疾病一般都会伴有月经量增多、子宫出血、疼痛、下腹部包块、排尿排便困难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困扰。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在停药之后患者肿瘤仍然还会继续生长,无法较好的缩小肿瘤或彻底治愈。临床手术治疗中,不同的手术方法也具备着不同的临床特点,要选择对于患者内分泌状态和水平影响最小的手术办法,从而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一方面要起到一个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一方面在患者内分泌状态等情况方面,应该尽可能降低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将肌瘤表面切开后取出肌瘤然后剔除,对于患者内分泌不存在严重影响。而采取子宫全切术,因为从子宫动脉供给卵巢血液占全部血液供给的50%-70%,切除子宫后则会影响卵巢的血运,从而影响患者内分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也可以发现,使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患者内分泌影响显著低于子宫全切术。
如本次研究报道所述,选取本院妇科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90例,秉承随机双盲原则,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患者采取全子宫切除术。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下,患者内分泌状态情况。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等内分泌指标显著优于B组,其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激素水平相对较好,黄体生成素为(8.7±1.4),雌二醇为(435.3±51.2),孕酮为(11.2±2.8)。而B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激素水平较A组患者差,黄体生成素为(7.6±1.5),雌二醇为(381.5±50.2),孕酮为(16.2±3.8)。为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较佳,对患者内分泌状态无明显不良影响,所以对子宫肌瘤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以最大限度做保留子宫的手术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