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9-09-10付倩倩余小青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兴趣激发思维能力

付倩倩 余小青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思维能力 数学能力 兴趣激发 思维敏捷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解决这根本问题。

一、兴趣“热身”,引导学生灵活思维。

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

1、善问多思是思维的前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讲解要留有适当余地,给学生留有必要的时间,不宜迫不及待地将答案或结论和盘托出,要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机会。

2、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做一做等操作性的情境,让学生借助操作活动直接感知和体验,探索出数学的知识或规律。

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1、应用推理的方法去思考,找出异同点

在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先认识5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推理方法去试着编一编5的乘法口诀,并找出乘法口诀之间的异同点。

A、利用学具,为孩子提供思维材料。

B、学生模仿教师列出加法算式。

C、通过一步步推理得出乘法算式。

D、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推理出5的乘法口诀。

2、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创新探究,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1、培养迅速的计算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學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出下半句的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楼梯夺红旗”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培养记忆的条理性

(1)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把学过的每部分的知识依其逻辑关系系统地串起来。(2)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就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各种知识与方法系统地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之在解。

通过反复记忆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联想,沟通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训练学生思维敏捷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利用动画故事的形式把数学题展现出来。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可是有些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去偷吃庄稼,为了保护这些蔬菜,你能帮助王老伯想一个好办法吗?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可以帮助王老伯用篱笆围起来。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其次,给予学生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兴趣激发思维能力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