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合璧 托举未来
2019-09-10郑清华
郑清华
【摘要】 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要把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叫德育优先”。作为从教10多年的教师,笔者深深感受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首先要重构师德师风,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而不是粗暴;要有耐心,而不是放弃。唯有爱心、耐心“双心”合璧才是解决学生千问题、万状况的“钥匙”。
【关键词】 学校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017-01
一、爱心是连接师生亲密的纽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無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教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得2006年,我接手四年级五班。班上有一位学生小朱因个子矮小,胆小怕事,在教室里他谁也不搭理,整天独来独往。甚至他对老师也是抗拒的,每次我一接近他,他都会迅速离开。我意识到,当务之急是解开小朱的自卑心结,帮助他建立起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朱喜欢魔方,而且水平挺高的。我决定从这方面入手,向他请教魔方的复原,然而小朱还是不愿意接受我的请教。我只能“曲线救国”,在一次第二课堂上,我和全班同学一起玩魔方,在最难的第四步时,全班同学都说,“小朱会玩”“小朱是魔方高手”。在全班同学的鼓励下,小朱总算肯教我魔方了。
为解开小朱的自卑心结,我在课间一次又一次坐在小朱身边,向他学习魔方复原技巧。我每学会一个魔方步骤,都要和小朱互相拍一下手掌,叫一声“耶”。慢慢地小朱开始变了,他看到我的进步,会主动拍一下我的手掌。慢慢地,小朱很乐意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了。有一次放学,小朱还特意和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找我,向我炫耀新学会的镜面魔方复原技巧。
我知道,小朱的信心回来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他,同时也明白了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二、耐心是走进学生心扉的钥匙
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深入浅出地讲解;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这种耐心更是深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辅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急功近利的态度是教育中的大碍。教育需要等待,这种等待是漫长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放慢脚步,耐心教育,才能等到花朵的自然绽放、果实的自然成熟的那一天。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程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中的态度。”态度即耐心。古人亦云:“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才也。”可见耐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那届学生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班上有让全校老师头疼的两大“冤家”——吴韦增、杨涛。接手班级后,我坚持课间找他们谈心,只有一个目的:告诉他们不要怕犯错误,但要尽量少犯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一次次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过程中,我摸清了吴韦增和杨涛的性格:吴韦增虽然不爱学习,到处惹是生非,但在老师面前承认错误特别快。杨涛平时笑得像弥勒佛,但脾气暴躁,像炮仗一点就炸。他们两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尊敬老师。虽然在别的老师眼里,他们是“麻烦”。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像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有一次课间,吴韦增、杨涛俩人又搞“六国大封相”,教室场面一片混乱。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此时只有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结,顺利了解事情真相。
我用了整整一节课,与他们谈心,了解起冲突的前因后果。慢慢地,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居然像变了一个人,每次脾气上来了,只要同学们说“郑老师来了!”就会立即平静下来,而且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和同学们玩得越来越好,课间还喜欢跑到办公室和我聊天。
英国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条件。在处理这个事件中,我认识到,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高尚的师德可以激励教师以爱心、耐心对待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师性”,从而“尊其师,奉其教”,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形象,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雨果也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让我们左手牵着耐心,右手携着爱心,共同托起学生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