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打造有效课堂
2019-09-10吴梦芳
吴梦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素养是现代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人觉得它是枯燥无味的,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结合教材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打造生动有趣、有生活味的有效课堂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有效
有一则报道,讲的是一个城市对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58%的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枯燥”,还有一些人认为数学家的生活单调、乏味。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打造有趣高效课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节课的情境设计非常重要。一位名师在上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时,用了这样一个动画视频:大将军田忌如何赢得比赛,大家都束手无策。这时孙膑娓娓道来……随后就看到赛马场景,听到响亮的马蹄声。这个视频让听课者身临其境,从而对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了丰富的认识,引起了探索的欲望。好的数学教学就是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的活动,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参与到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来,并乐于运用最佳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动画设计,融历史性、学科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完美地达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丰富学生的联想。
二、利用信息技术展现有生活味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效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地结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设计了一个超市,并利用“无限克隆”和“拖拽”功能,练习购买、找零。利用信息技术集图像、声音、科学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激活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使数学能生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课堂也变得精彩纷呈、充满魅力,不再封闭枯燥。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让“抽象”数学转化为“形象”数学。如我在教学“数形结合”的一个例题“12+14+18+116+……”时,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可以对圆无限分割的优势展现计算过程,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降低了教学难度。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的反映和描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大力培养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进行分割、添补、移动和对折等方式,结合教师对图形的解析,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感受整个图形的变化过程。再通过点拨,观察图形的前后变化,学生学起来难度就大大降低。这里试举一例。
例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两条邻边分别是27 m和16 m。已知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20 m,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在讲解这道题是,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发现这两条邻边中哪一条边与高20 m对应。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得出两个结果:27×20=540(m2);2、16×20=320(m2)。
学生们犹豫不决,这当然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五年级的孩子没有那么好的空间观念,想象不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时我展示了一个课件:一个平行四边形,邻边是27 m的边上作有20 m的高后,慢慢平移这条高,高的一端移到平行四边形左上角时,就出现了如下这个图:
这时有彩色闪烁光圈,孩子顿悟,左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斜边16 m比直角边20 m还短,违背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的规律。这时课件播放声音:“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应大于直角边。”再演示邻边是16 m上作有20 m的高,学生发现就不违背这个规律,所以本题只有个结果:16×20=320(m2)。学生体验了一次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这个课件集图像、声音与彩光一体,静态与动态相融合,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数与形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图形知识认识的综合水平,提升了数学综合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
在各学段中,“综合与实践”内容为第四部分,此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他们自主从网络收集与日常数学学习有关的信息与题目,拓宽学习数学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氛围,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把“综合与实践”这个部分的教学体现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學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我让学生课后从网络收集百分数和分数的事例到课上分享。他们发现只要是含有百分数,都不带单位名称,而含有分数的有的有单位,有的没有。当学生们大声说出自己收到的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这些数的价值,还感受到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内容和方式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丰富、新鲜的学习资源带到了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变得有兴趣,学得积极有效,从而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激发,尤其是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迈男.中国文化名人图传丛书:华罗庚图传[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10).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