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的主题整合策略

2019-09-10圣松美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圣松美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们在古诗词美好的意境中可以感悟一些人生哲理。初中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整合,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优美意境、深刻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主题整合

主题整合及课程主题思想构建,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我国的古诗词之间是有联系的,按主题划分,有爱国诗、田园诗、送别诗、思乡诗等;按题材划分,有托物言志诗、哲理诗、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古诗词的主题进行整合,从深度及宽度方面拓展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从古诗词的联系中找出共同点,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与内涵。

一、注重导入,定好情感基调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其产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一首送别主题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分别是忧郁的、悲伤的、无奈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面对离别时思绪众多,他们在离别时会作诗来惜别故人,或者寄托望来日再见之情。比如,周邦彦在《兰陵王·柳》中写道:‘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晏几道在《少年游·离多最是》中写道:‘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再比如,在教学思乡主题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月圆,代表家团圆;月缺,象征人离乡。月亮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思乡之情的景物,我们在很多诗句中都看到诗人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寄于月亮之上。比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里这样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如,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写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亮之外,还有很多景象、事物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勾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饱含思乡之情的诗词。”在教学垂钓主题的古诗词时,可以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诗人在面对钓竿、丝线时也能诗兴大发,从其中联想到不少事情。比如陈沆在《一字诗》里这样写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钩钓。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垂钓诗,看看诗人在垂钓时想到了什么。”教师在教学古诗词之前进行有趣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要学的诗词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什么样的主题有什么样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情智结合,体会丰富内涵

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交谈、娱乐、信件中不再以古诗词表达自己的心绪、看法,而是用白话文表情达意,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不了诗人的感情。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如何让学生能感悟到诗人的一腔感情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再现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融入诗词中,明确诗人表达的主题,体会其情感。

1.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以送别诗为例,《赠汪伦》是抒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祝愿,《送元二使安西》是劝慰,《别董大》是共勉。这四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诗人表达的感情却不同,不仅仅是离别的悲伤。《赠汪伦》中,潭水已“深千尺”,李白用其表达汪伦与他的情谊比水还深,自然又情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离别发生于一个繁华的时代、一個繁华的地区、一个繁华的季节,在这场分别中感情不是悲伤的,而是愉快的,其中还带着李白的向往,情感深挚而不滞留,意境隽永而不悲伤,辞藻华丽但不轻浮,余韵悠远但不虚飘。《送元二使安西》悲伤而不着伤字,以明朗的语言抒发离别之情,用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别董大》中,诗人在离别之际不表达千丝万缕的愁绪,而是以豪迈的语言激励友人踏上征途,使得临别赠语体贴入微、坚定不移。在这四首送别诗中,诗人将离别的感情寄于潭水、孤帆、柳树、大雁、雪等景象之上,教师对表达离别的意象进行归纳整理之后,学生以后遇到送别诗,就能学会自己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感悟能力。

2.找准情智的结合点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能把握好古诗词的意境与情蕴,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要善于将古诗词中隐藏着的场景、画面挖掘出来,然后根据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有月、乌啼等意象都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在悲伤的景物之下听到姑苏城外寺庙里传来的钟声,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的漂泊感,乡愁油然而起,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如,教师在教授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词人自小长于京城,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经过跋山涉水离开了京城来到关外,一切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不由得思念亲人和朋友;风雪声使得词人无法入眠,回想其家乡的美好,然而自己还在征途中,诗中有着浓厚的思乡之情,令人感伤。这首词描写的风、雪等悲景,使学生通过阅读即可感受到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乡的无奈与感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从古诗词的主题出发,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懂得寄托的意象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但感情是一致的,都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在学习思乡诗时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

三、拓展阅读,丰富诗词积累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就诗教诗,而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古诗词,而要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积累,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就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学习的时候能事半功倍。

1.拓展诗人的不同诗作

诗是诗人表达感情的工具,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诗人的每首诗作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诗人李白现存的诗词有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比如,《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投赠友人的诗篇,在这两首诗中,李白将送别友人之后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深挚的感情中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李白也有诸多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常见的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通过分析与鉴赏诗篇中描写自然美景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即可感受到李白的开阔胸襟与豪情壮志。此外,在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李白通过《秋浦歌》刻画出他的深刻思考,并以《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表达出他的怀才不遇之感。李白还对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其想为国家报效一己之力却没有出路,想建功立业但并不羡慕荣华富贵,写下“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的感慨。教师在教学某一诗人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整理其诗集,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领会诗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风格,加深对诗人的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能准确把握诗人的风格,鉴赏的时候能考虑得更全面。

2.拓展诗意相同的诗作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以拓展一些诗意相同的诗作,让学生对这类古诗词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在以后遇到同样的古诗词时,能较快地掌握古诗词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的《池上》均是反映古代儿童丰富生活的诗篇,均描绘出鲜活且生动的儿童形象与真实的古代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诗人的描写可体会到古代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陆游的《示儿》、杜甫的《春望》、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杜牧的《泊秦淮》是体现诗人爱国情怀的诗词,这些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在政治动乱、国破家亡的情势下的无奈、悲痛之感,渴望报国的爱国热忱。通过诗意相同诗作的拓展,学生能对某一类诗形成自己的体会,能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体味诗人灌注在古诗词里的感情。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运用主题整合的教学方法,能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诗词,能延伸古诗词的拓展,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诗人产生共鸣,真挚地感受到诗中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饱含的情感。主题整合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氛围,能让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古诗词学习,积累鉴赏古诗词的经验,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

[2]陈正文.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0).

[3]朱志刚.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J].名师在线,2019(18).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