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性思考
2019-09-10岳本栋王芳
岳本栋 王芳
摘要:新一轮的中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图荼地开展。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字:高中 物理 校本课程 建设
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当地社区和本校的资源、环境因素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物理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是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体系中的一部分,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贴近生活、联系科技、渗透社会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开发即适应时代发展,又适应本校学生情况开放式的物理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沟通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达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发展能力和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要求。针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建设谈一点个人的探索性思考.
一、要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三级课程间的关系
校本课程并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的,它们的内容无论从难度上,还是从选择与组织上都应该相互协调、相互平衡,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承、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所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环境以及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所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且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缺失的基点上,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谋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和均衡发展。要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与选修模块简单重复,要防止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成为物理学科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的关系,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要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二、即要滿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1)全面了解学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时,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决定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及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时,就不能只是教师说了算,而要问问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使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规划和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前,就要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以及动手能力等基本情况。调查可采用方式有:一发放“调查问卷表”、二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校本课程调查网页或校本课程资源论坛。
(2)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在开设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时,即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求知特点的学生的兴趣范围和需要特点,又要考虑采用各年龄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呈现方式,尽可能地使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求知特点以及个性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并非静止的、封闭的、呆板的。
三、立足学校的实际,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1)要立足学校的实际。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其核心理念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为了学校。而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针对每一所学校的不同情况而言的.所以我们说校本课程首先要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
不能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当成纯粹理想化的设计,不能以罗曼蒂克式的幻想来对待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最为现实和具体的课程,容不得虚无飘渺的幻想。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对现实的实实在在的介入。离开了对学校现实的深切介入,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2)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过去有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没有考虑到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四、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挖掘资源,确保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设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共建单位等各方面在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使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1)加强物理教研组内的合作。物理教师是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建设者、实践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内容。但是如果只有一、两个教师来搞,势必带来力量不足,内容贫乏,形不成声势。这就需要发挥物理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力量,每个老师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不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各具特色的、丰富的课程资源。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是开设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保证,是搞好物理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
(2)加强与其它科目老师的合作。在主题式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中,面对一个与多学科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很难预料学生的研究过程,很难预设学生将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学科知识。正是问题情境的诱发,导致学生产生联想,导致学生将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
总之,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开发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就是要以教育目标为宗旨,探求一个为达到教育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校本化的途径、方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