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从赏识中“诞生”的习作练习
2019-09-10郑海燕
郑海燕
关键词:赏识;脱轨;习作;现状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4-0184-01
1.学生习作现状分析
三年级学生由以前的说、写一两句话过渡到写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实现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发展,这便是习作了。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是刚刚起步阶段,习作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习作就是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能力。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如何用词造句、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这一切的活动绝不仅仅限于模仿,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奇迹”、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去发现这些长的“千奇百怪”的果实了。这时候的学生词汇量很少,对于美感理解不够精准,即便有的学生词汇量已经能达到高年级水平,由于生活实践和认知水平的缺乏,导致他们对于词语的整合还是有一定困难,说“漂亮话”、“完整话”对于他们来说真是“望尘莫及”。
2.习作教学理论探讨
刚开始教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时,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作文。我告诉他们:“你是怎么想的你就怎么写。”即便我是这么说了,可仍然于事无补。让他们讨论交流“自己打算如何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虽不能口若悬河,但也绝对是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可是习作不仅限于口语表达,动笔写才是硬道理。只要让他们动笔去写,就不知道从何写起了。交来的作文,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什么类型的错误都有,五花八门。我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那份“蠢蠢欲动”的心情,真想把孩子们找过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只要改作文对于每一个三年级语文老师来说都是打了一次心理战。那一刻,有一种“忍无可忍”的想法。学生交来的作文是“乱七八糟”,教师改这样的作文也是“煎熬之至”。如何才能让学生写的开心,教师改的舒心?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为何我讲的作文格式记不住?为何句子总是写的不通顺?为何词语搭配不当?为何标点讲过了还是不会正确的使用呢?……”这么多个为什么,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也会随着语言的发展得到加速发展。习作,由“想——写”这是一个心灵碰撞产生火花的过程,是思维积淀的过程,是语言形成性过程……这一纷繁复杂的过程形成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历练、打磨,才会有妙笔生花。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的形成中会出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脱轨”现象,“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习作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我们教师要认同这种“脱轨”是暂时性的正常现象,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习作练习,这样,经过不断地“磨练”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我们想要的优秀作品。所以,赏识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3.案例分析探讨
班里一位留守儿童徐颂同学第一篇习作片段:“一天,小明,提着,桶拿着,鱼竿去钓鱼,小明,太阳去,釣鱼水,清澈,(这还是两个小结内容,并且两个小结中间还空了一横行。)……”我当时看了就“火冒三丈”,“作文格式和标点如何使用我是讲的清清楚楚,到他的作文本上就全变了,完全是自由发挥。”我立刻把徐颂找过来,边指着作文“一天,小明,提着,桶拿着,鱼竿去钓鱼……”边生气道:“这儿能不能用逗号隔开?”“不能。”“那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个逗号?”孩子一脸茫然,耸了耸肩做了一个很无奈的手语动作,好像很无辜的样子。我继续问:“你是怎么听课的?标点如何使用我是讲的很清楚,你怎么标点都不会用?拿回去订正!”在我的严厉训斥下,孩子是灰溜溜地走开了,我立刻意识到我刚才的态度出现了问题。
我把班里学生的作文从头到尾地翻看了几遍。边看边思,我明白了习作中的“不和谐”“脱轨”是习作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学生的作文成长如同我们人的成长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肯定和赞美对于学生习作原动力影响很大,有了老师的夸赞、赏识,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随之带来喜悦感,他们就会越来越想写,用“写”展示自己的“魅力”,他们期望获得教师更高、更多的“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
[2]王一娴.“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3.(6)
[3]范学望.巧用范文教习作[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2
[4]褚晓泓.学生写作的“三言两语”[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