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浅析

2019-09-10许海媚高见贺荟文

高教学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五位一体创新思维

许海媚 高见 贺荟文

摘 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指标,作者及所在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相结合,探索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及其长效机制,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五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018-0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all staff,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After many years of practice, the author has combined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the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and put forward the "five in on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and its long-term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five-in-one" training mod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一、問题的提出

习近平曾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升,创新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纵观我国创新创业的教育现状,还存在很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呼声高、优质资源少,主观意愿高,个人能力低,参与实践机会多,成功几率少。为了切实改善大学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许多学者(思政工作者)从教学的改革,课程的建设以及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生活规律、兴趣爱好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诸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组织创新创业竞赛等。但是,多角度共同作用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基于近三年的实践经验证实该体系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该体系将科学合理的制度、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社会实践(调研)以及学科竞赛进行了有机融合,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寓创新能力培养于日常工作学习中,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工作理念

“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在制度的保障下,把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社会实践以及专业比赛进行排列组合,在组合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共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个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等方式进行创新的实践训练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为创新积累广泛素材。该体系紧紧抓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在把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先后衔接、层层递进共同形成合力的工作闭环,共同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

(一)以专业教师为依托,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作用

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树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采取诸如“研究型教学”、“基于问题教学”等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雨课堂等形式激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调动其思考及创新的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

成立骨干教师库,重点帮助学生在申请课题、项目、参加专业竞赛和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建议教师从科研项目中分解出适合于学生研究的内容,依据学生科研兴趣的不同,吸纳一部分学生进入教师的实验室进行前沿的科研探索。鼓励中、高年级的本科学生加入到教师科研团队中与其研究生及博士生一起完成科研任务,建立起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相匹配的科研兴趣团队,帮助学生完成从科研“配角”到“主角”的转换,以便日后独立完成科研任务。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逐步锻炼大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2]。

(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平台,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研训练过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建立科研兴趣小组把教师与学生进行科学匹配,对于项目的申报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发现现存的问题并撰写申报书,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申报的项目进行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方面的答辩及指导。同时强化过程管理,学院通过定期问询反馈及中期检查的形式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跟进。结项同样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就学生的任务书及完成情况及成果进行一一审核以评定是否结项。形成了申报指导-申报答辩-中期检查-结项答辩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科研项目有完整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鼓励和帮助学生梳理凝练科研成果形成实物或论文及专利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自身的成长和创新的乐趣[3]。

(三)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为载体,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调研)重点训练大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通过实践(调研)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调研活动中体验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愉悦,塑造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尖锐或者复杂甚至课本上从未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机敏的反应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从而潜移默化的拓展学生思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让实践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并创新提升的途径,让实践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累更广泛的实践素材。

(四)以学科竞赛作为检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老师及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把参与科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社会实践(调研)的成果经过进一步的梳理及凝练,打造出适合参加竞赛的项目。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重新回顾之前的历程,这是对之前所做工作的一次系统的检验,同时更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竞赛准备和和参赛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实感受创新过程,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问题提炼,表达交流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学科竞赛能检验创新能力培养各个要素,并反推这些要素,做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4]。

(五)以制度为根本保障,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可持续性

修订各项学生的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发表论文以及专利在评价体系中的所占比例,在保研、实习及推荐工作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从而增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修订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晋升职务、职称评定以及核算工作量等方面的激励制度,在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方面确保指导教师有持续的动力参与其中。

三、“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效果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已经初见成效,以笔者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连续三年逐年大幅度递增,已基本形成主体年级每人参与一项大创项目的良好局面。在参与科技竞赛及获奖方面,基础竞赛及专业竞赛的参与率连年创新高,以2018年为例,竞赛的参与率累计达10710余人次,其中103人次在“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本科生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专利3项,学院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学术和创新氛围。在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方面,已经实现了主体年级社会实践(调研)参与率80%,为进一步的创新能力培养积累了广泛的素材。教师方面,仅以2018为例,新增指导教师21人次,同比增长30%,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来,把此项工作当做与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工作内容并从中获益。

良好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科学体系的健全,“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把创新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做到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既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性。学生中逃课的人少了,课题组及实验室人多了,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主动进入课题组、主动寻找老师指导创新项目的趋势,学风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以笔者所在的学院2018届毕业生为例,毕业生总数235人,毕业率100%,其中继续读研深造90人,出国深造10人,就业129人。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全方位挖掘和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的五个要素互相影响和促进,既有知识的传输,又有实践的检验,做到了创新能力培养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符合现阶段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该体系适应当前创新能力培养的大环境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任何体系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呈现出新的需求及特点,“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也应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涵并不断发展,力争在人才培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康齐力,杨帆.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J].繼续教育研究,2018(7):57-60.

[2]王绪乔,赵昌丽,牛国臣.“三阶一体”学生创新能力系统培养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276-279.

[3]胡华中.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职业指导,2018(10):85-137.

[4]李明秋,史洪伟.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J].教法与学法,2018(23):39-41.

[5]巫光宏,陈永晴,何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新模式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2018(21):238-240.

[6]秦波.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8):143-148.

[7]陈洁茹.“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探析[J].职业指导,2018(06):60-64.

[8]周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04):65-67.

[9]李小川.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9(02):18-21.

[10]李静.基于竞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5-56.

[11]鞠玮.多层次全方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12):167-169.

[12]陈升.“竞赛+项目+论文”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8(46):78-81.

[13]白金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人力资源,2019(5):182-183.

[14]万涛.以“三小”系列项目研究为依托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02-104+107.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五位一体创新思维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