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导向下的低年段科学教学
2019-09-10司徒敏
司徒敏
设计思维是指人们在遇到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通过设计与思维双螺旋结构的相互依赖与促进,不断生成新的解决策略,进而创造性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在设计思维导向下的活动中,学生拥有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的机会,创造力便油然而生,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而非被动式听讲,可以多角度地看待、分析问题并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在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一个学习领域就是技术与工程领域,提到的18个主要概念之一就有“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可见设计思维在该领域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低年段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呢?下面我以《做磁铁玩具》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了解需求,渗透设计思维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文具和玩具,都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很少会去关注这些巧妙的设计。事实上,这些设计能给学生启发或作为设计的范例。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先让学生去了解生活中的物品,从物品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设计的,从而渗透设计思维教育。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家里装有磁铁的物品,并把这些物品带回来,在课堂上给大家做介绍:这些物品用来干什么?是运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当把不同的磁铁物品放在一起时,学生会发现它们有不同的形狀与用途,也就明确了:我们根据不同需要把磁铁设计成不同形状,根据磁铁的不同特点把它运用到生活的不同方面,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是基于需求去进行设计,而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设计。
观察产品,分析设计
在设计前,除了要考虑需求,还需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原理。低年段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在指导他们分析产品的设计原理时,需要用最简单的产品作为例子,通过拆解产品来展示设计原理。《做磁铁玩具》一课,教材是用“蹦蹦蛙”这个玩具来启发学生。执教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蹦蹦蛙”蹦跳的玩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蹦蹦蛙”能蹦跳,由于有了前面几课的学习基础,学生都能猜到是利用了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当把“蹦蹦蛙”的内部展示给学生时,他们进一步明晰了设计原理,为后面的模仿设计作铺垫。从观察简单产品到分析设计原理是一个解暗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设计产品的信心,并激发了他们的设计兴趣。
尝试摸索,模仿设计
既然已经明白了设计的原理,那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个产品,低年段学生更适合从模仿设计、制作开始。这个制作不是简单的拼装,而是要在拼装的过程中思考各部分材料在产品中发挥的作用。在上课时,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与我出示的“蹦蹦蛙”玩具的材料有一些不同(见表1),但我并没有告诉他们提供的材料相当于“蹦蹦蛙”玩具的哪部分,需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这些材料的作用。在尝试设计的过程中,他们一开始没有用到橡皮泥,当作好玩具后,他们发现木筷子不稳固,才想到用橡皮泥做底座。也有些学生会想到用橡皮泥包住最下面的环形磁铁,这样就使得玩具更有神秘感。从学生尝试摸索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设计的意识,为下面迁移设计做了一定的铺垫。
变换材料,迁移设计
为了推动学生的设计思维向前发展,教师需要创造新情境来加以强化。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新、旧情境要有联系,这样才便于他们进行设计的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变换材料或变换研究对象来创设新情境。
在学生用环形磁铁设计并制作了“蹦蹦蛙”后,我再出示柱形磁铁,问学生能不能用柱形磁铁来做“蹦蹦蛙”,由于环形磁铁和柱形磁铁的形状不同,这就决定了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设计,这里就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设计了。我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有柱形磁铁、吸管、贴纸、橡皮泥,而吸管的粗细、长短各不相同,需要学生选择使用。这次的材料比前一次的材料更加复杂,吸管的粗细与长短要根据柱形磁铁的情况来选择。
事实证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先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把柱形磁铁粘在吸管上,随后发现粘在吸管上柱形磁铁是无法弹跳的,继而提出把柱形磁铁放在吸管里面。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吸管太长,无法按压柱形磁铁;吸管太短,柱形磁铁会掉出来,所以吸管的长度要设计得刚刚好。同样,贴纸贴在哪里也需要设计,如果贴纸贴在吸管上就弹跳不了,因此需要贴在柱形磁铁的最上端(如图1)。这样的迁移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但难度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水平,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模仿设计与迁移设计这两个有结构但又有梯度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不同形状的磁铁都可以实现同极相斥,但要根据磁铁的特点来使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蹦蹦蛙”玩具。在活动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设计思路:先对玩具样品进行观察,再推测内部的结构与原理,接着构思设计方案,最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并测试。学生还意识到,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有不同的材料选择和不同的实施方法。
亲子活动,创意设计
通过上面的几个活动,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设计的方法,也初步具备了设计思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迁移,把方法运用到设计其他物品上,在实际运用中强化设计思维。在课的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后与家长完成亲子活动——设计并制作磁铁玩具,加深学生对磁铁特点的认识并进一步运用设计思维,鼓励他们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磁铁玩具带来展示。结果,学生的作品创意十足(如图2),他们都能说出玩具是根据磁铁的什么特点制作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可见设计思维已经开始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优化教学策略,助推学生思维养成
在执教过程中,为了让低年段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思维,我采用了以下三个策略:
1.可视化工具帮助设计构思
由于低年段的学生思维处在具体运算阶段,需要形象化的符号帮助他们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化的工具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构思设计。教学中常用到的可视化工具有设计图、模型、照片、视频等,设计图将想法可视化,模型将设计方案可视化,照片、视频将思考过程可视化。
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想法时,借助了放大的材料图片,让学生边介绍边摆放图片,这样其他同学就能明白“蹦蹦蛙”玩具的设计方法以及制作过程。在让学生用柱形磁铁设计玩具前,我利用了两个模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一开始提出把柱形磁铁粘在吸管上,这时我出示做好的模型,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粘在吸管上的磁铁不可能弹跳起来。紧接着有学生提出用纸圈套住柱形磁铁,这样既可以让磁铁立起来,又可以弹跳。这时我又出示模型并进行了演示,学生发现由于上面的柱形磁铁空间太多,它没有与下面的柱形磁铁作用,因此彈跳不起来。通过模型的直观演示,学生很快就构思出了用柱形磁铁制作玩具的方法。
2.问题链使设计思路清晰化
低年段的学生在设计时,思考往往是片面的,设计思路也不够清晰,所以教师借助问题链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清设计思路。例如在让学生用柱形磁铁做“蹦蹦蛙”玩具时,我就提出了以下问题链:
(1)你们的玩具是怎样实现小动物上下弹跳的?
(2)磁铁除了这样放,还可以怎样放?
(3)吸管有什么作用?
(4)大家都选择同样的管子,为什么其他的管子不合适?
(5)为什么贴纸不能贴在吸管上?
问题链中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指向性:第一个问题指向玩具弹跳的原理,第二个问题指向方法的多样性,第三个问题指向材料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指向材料的选择,第五个问题指向玩具的效果。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就清晰地知道在设计时要考虑原理、实施的方法、每个结构的作用、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3.头脑风暴激发创意设计
虽然在设计思维导向下的低年段教学更多的是教师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带着学生一步步去设计与制作,而是可以在教学的拓展部分适当放手,让学生发散他们的设计思维,在大家的头脑风暴中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创意设计。在学生完成了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后,我演示了几个磁铁玩具,让他们知道还可以利用磁铁的其他特点来做好玩的磁铁玩具。接着鼓励他们进行头脑风暴,说说想设计什么磁铁玩具,学生的想法很多,如吃豆子的小鸡、智能停车场、飞舞的蝴蝶……很多有创意的设计就在大家的交流中迸发出来。
设计思维导向下的低年段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问题解决、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对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