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青少年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9-09-10俞菁晶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教育

俞菁晶

摘要:我国的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大部分地区的知识教育已趋于成熟,为国人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我们逐渐将教育重心向素质教育转变,所以开始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更多关注。青少年群体因为生理的特殊时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一些错误行为,进而发生违法犯罪现象。所以我国的教育有必要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逐渐增多,出现心理问题的病人中青少年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现今青少年的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进步难以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的状况。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放任这种趋势发展,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弄明白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不光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防止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1、几种多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相关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发生肯定有其原因和相应的征兆,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青少年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征兆,才能进一步探究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我们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分为以下几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现在很多青少年总是容易出现消沉的心理,甚至本身并没有消沉,而这种消沉的状态很“流行”,让他们会装作像是消沉的状态。还有就是当今物质比较丰富,溺爱现象或多或少会发生,青少年从小养尊处优,没有经受过一些挫折或打击,让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总是妄想不通过坚持不付出努力就想要获得成功,所以在遭遇失败或不如意的时候很容易丧失信心,很容易产生消沉的心理,严重的时候还会带来厌学、叛逆等消极行为。

(2)严重自我和自恋现象也是青少年的不良心理之一。在家庭中,往往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也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当孩子犯错误时一般会受到家长老师的鼓励,让孩子缺少足够的反思,青少年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有时很难转变过来,心理惯性会带来非常自我和自恋的现象,不会顾及他人感受,觉得自己如何都是正确的,没有清晰的是非观。

(3)在情感上比较幼稚也是青少年的不良心理状况之一。虽然如今我们国家教育普及工作很完善,但是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很多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情感教育主要来源于父母的家庭教育,但是父母的情感教育如果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如果孩子出现情感缺失现象,那么就会出现采用比较幼稚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缺乏能够在面对困难时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

(4)还有较常出现的现象是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第一反应是向父母求助,而不是想办法自己解决,潜意识里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会给青少年的社交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很有可能会让青少年走向孤独自闭的道路。

(5)和缺乏自信相反的是过于自负。可能家庭教育和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青少年难以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实际得到的结果往往与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出入,这会带来很大的情感落差,难以接受,这也会导致青少年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6)自卑也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之一。自卑心理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很难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接受不了很大的心理落差。而且因为虚荣心作祟,会觉得自己先天不如别人,后天也不如别人,自己没有任何价值,最终会有厌世心理。自卑心理在当今青少年中很容易出现,很难被家长察觉,所以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也就造成了这种心理问题。

(7)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报复心太强。具有报复心强这种心理的人大多容易冲动,很难养成良好的性格,脾气暴躁,往往会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作出很冲动的事情。很多青少年的报复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发泄,会做出违法犯罪等行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严加注意青少年中出现报复心理的现象。

(8)负罪心理也是当前青少年较易出现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作为家长还有老师总是吝于夸赞孩子,认为可以激励他们,但是长期这样可能会造成青少年难以得到他人认可,无法面对别人的职责,心态较脆弱,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觉得对不起父母的关心,对不起老师的培养,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优秀而出现这种负罪感,这种心理问题也需要着重对待。

(9)严重的疑心病也是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之一。好奇心使孩子的天性,但是过度的好奇演变成疑心病就需要注意了,青少年对待事物过于执拗多疑,不仅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甚至严重时会影响到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所以执拗多疑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关注。

2、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肯定会影响他们自身,也可能会对周围人造成一定伤害。因为青少年本身处于一个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会由于一些心理问题而对这个社会和自身产生误解,而这種现象非常有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毁掉青少年原本美好的人生。

不良心理状态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受到极大影响,二是限制了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当不良心理出现时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会出现“不合群”或者容易和他人产生摩擦和矛盾等现象。不良心理的存在也会限制青少年的行为发展,很容易生成畸形的价值观,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对其家庭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会严重过影响家庭的和睦氛围,打破家庭成员之间健康的关系。还有就是青少年的不良心理问题很容易传染给同龄人,会让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也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本来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如果过多青少年出现不良心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可控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最后就是青少年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也会对社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因为青少年迟早会成为社会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如果一直存有不良心理问题,那么带来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有很多原因可以诱发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因大致归为一下几类:

(1)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形成不良的心理问题

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睦或者家庭成员的缺失不利于青少年完整人格的形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很难付出足够的精力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所以大多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很容易出现青少年不良心理的状况。

(2)身体缺陷造成青少年的不良心理

先天或者后天造成的青少年身体缺陷,很容易让孩子萌发自卑心理,再不加积极引导,很容易形成懦弱,胆小的心理,没有足够的心理强度对抗外界的压力,長此以往,青少年很难健康成长,也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攀比心理盛行

孩子与孩子之间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不限于物质攀比,现今许多家长也过于攀比孩子的生活和成绩等方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青少年一旦形成攀比的习惯就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对别人的优点很难正确对待,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4)学校和家长很难配合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由老师负责,但是其实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青少年对学校还有一定抗拒心态,更信任家长,所以家长也要紧跟孩子的心理教育,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探讨,共同应对。

(5)缺少对青少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当前为了利益,许多商家利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的特点投放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广告,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导致不良心理出现。

3、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对策

导致青少年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着重情感沟通,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用爱去影响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

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和不良的师生关系很难对有不良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改观,我们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以座谈、讲座的方式,对老师和家长讲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青少年应该如何引导,家长老师之间也要多多交流,互相借鉴好的方法。逐渐让青少年从端正认识、增进感情、调整行为三个方面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走上正轨。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应该一味的打压,培养他们敢于改变自己的勇气。

(2)几种配合的辅导策略

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影响广泛;具有极高的效率,而且可以长时间防止心理问题再次出现。

②个体辅导。个体辅导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具有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的感觉,很大程度满足其心理需求。而且在学校时,老师在了解学生情况后,可以采用在线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考虑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具有很大的作用。

③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应该时刻让孩子相信父母始终支持着自己,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关爱,让孩子有勇气改变自己,接纳自己。家长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积极引导孩子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让他养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展现负面情绪。

结束语:

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不良心理的状况,我们应该具体深入分析其原因,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应充分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改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娇. 青少年过激行为成因及其思考[J]. 青年与社会, 2012(2):23- 25.

[2]胡涛, 肖沙沙.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年与社会, 2012(2):36- 3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教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