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文明乡风培育策略
2019-09-10王旭恒
王旭恒
摘要:文明乡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推手。文章阐述了文明乡风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分析了文明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文明乡风培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文明乡风;脱贫攻坚;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124-02
脱贫攻坚工作,是党中央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也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的关键一环。抓好文明乡风建设更是落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
1 文明乡风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意义
1.1 乡风文明有助于激发内生动力
培育文明乡风,不仅可以促进新时代农民群众“精、气、神”的提升[2],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彻底转变“等、靠、要”思想,稳定可持续脱贫才能实现。
1.2 乡风文明有助于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标志。文明乡风有助于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培育良好的招商引资土壤,推动农村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3]。
1.3 文明乡风有助于优化农村综合治理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使村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践行村规民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村集体公共事务中,逐渐形成法治与自治相统一,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 文明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名目繁多,大操大办
婚丧嫁娶、搬新家、买新车、新店开张、满月酒、升学宴、甚至60岁举办寿宴等,各种人情礼节严重变样。份子钱多了,人情关系反而疏远了。不仅造成了大量浪费,也违背了简约适度的健康生活理念。部分收入渠道单一的贫困户拿着低保钱、养老钱、土地流转金等去随份子,过度人情开支让农村群众有苦难言。有的贫困村婚事讲究排场,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彩礼高、迎亲车队长,因婚致贫时有发生。有的贫困村红白喜事講究排场,大操大办。婚事彩礼高、迎亲车队规格高;丧事请乐队、吹鼓手,为逝者焚烧别墅、轿车、家用电器等纸火,红白喜事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
2.2 孝老敬老等家庭道德问题仍较存在
有的农民为争当建档立卡贫困户,让老人单独一个户,因分户致贫时有发生。新时期的赡养老人、婆媳关系不融洽等问题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挑战[4]。
2.3 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有的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以当贫困户为荣,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情况下不愿退、不想退。有的村民好吃懒做、手高眼低,认为扶贫项目效益不明显,不愿参与,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领了补助就用来消费享受生活。部分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过于依赖政府扶贫专项补助,在务工、务农上缺乏积极性,导致政府扶贫工作的实效性不大,脱贫成效不稳定。这些扶贫工作带来的新生矛盾未得到彻底解决,导致文明乡风培育工作难度增大[3]。
2.4 文化设施不足,文化供给单一
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乡村地区娱乐方式单一化。随着手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农村中、青年人经常以快手、抖音等小视频、直播平台为主要消遣途径,既浪费了宝贵时间、也造成家庭不和谐。部分人以小规模打牌、打麻将等活动为主,甚至存在赌博等情况,不仅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因赌致贫,而且容易造成社会治安问题,给乡村文明长远发展带来隐患。
2.5 文明建设引领带动力不强
宣传、学习身边好人好事、模范、先进等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发挥先进事迹、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强,村民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完全养成,文明行为缺乏持续性。
3 加强文明乡风培育的具体策略
3.1 突出利民惠民,改善民生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富民战略结合起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抓教育、抓就业、抓社会保障、抓人民健康,坚持不懈、精准施策,努力让文明乡风建设成为农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3.2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村民自治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创新乡村“微治理”结构,加强和完善村级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修订《村规民约》,强化村规民约实践。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禁毒禁赌、友爱互助等各项治理融入其中,并建立积分制度,利用村集体收入和其他相关资金,实行积分超市兑换物品。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让村民成为时代新风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3.3 发挥示范带动,弘扬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把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在一起,用身边鲜活的事迹去打动人、教育人、引领人。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荣誉是一块块金字品牌,体现家风、乡风、民风的修养和建设水平。把先进典型作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评选表彰“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脱贫示范户”、“移风易俗模范户”、“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新乡贤”等。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新时代的新变化新气象。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凝聚正能量。
3.4 重视文化浸润,建设小康文化
加强农民文化大院建设,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政府投资,以提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加大“送文化、种文化”供给力度,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我们的节日”活动,“农民文艺汇演、民间文艺社团展演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美起来。灵活运用农村广播、道德讲堂等载体,整合各类资源,激发农村文化能人的积极性,吸引群众参与,形成定期定点常态化活动的生动局面,使农民群众在小康路上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将文化文艺创作纳入村规民约,纳入积分超市统一管理。支持、鼓励热爱文艺的农民群众自己结合当地特色创作歌舞、小品、戏曲等文化作品,讽刺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讴歌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传递新气象,彰显正能量,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3.5 强化未成年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育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同时也是解决乡村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日行一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手拉大手”、童心向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和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做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日常监管工作,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网吧、游戏机经营场所和出版物市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让青少年跑好文明乡风建设中的第一棒。
3.6 做好志愿服務,共创公建共享
大力开展送文化、送义诊、送温暖、送卫生等志愿服务下基层、进农村活动。同时,也要在本村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伍,成立志愿者之家。让有爱心、有技术、有能力、有时间、有服务的村民、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农村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或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使用不便的人做好小家电维修、物品搬运、亲情陪伴、定时照料等上门服务,充分发挥四点半课堂作用或者小范围聚集辅导等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做好环境卫生的整治,做好交通疏导,做好治安巡逻等工作。建立志愿者积分超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邻里守望·关爱他人”和“做好事、挣积分、当好人、有好报”蔚成风尚。
4 结语
文明乡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灵魂。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不断抓实抓牢,抓出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完胜,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存在感。
参考文献
[1]李春晖.浅议乡规民约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作用[J].决策探索(下),2019(01):29-30.
[2]侯彦杰,云梅.关于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11):33-35.
[3]李海毓.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明乡风培育策略[J].山西农经,2019(18):16-17.
[4]张晓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19(11):162-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