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9-10管永娜
管永娜
摘要:随着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实施和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强调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对阅读引起特别的重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要想方设法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关键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不仅具备较强的人文性,还具备一定的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当下的小学教育环境,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在教学工作的培养策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出能力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及人才,增强阅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听、说、读、写等教育过程中必经的能力培训,都是基于稳定的阅读能力下才能够继续培养完善的。因此,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利于习惯的养成,所以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为此,小学的阅读能力教学是语文科目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顺利的培养和完善其阅读能力。
二、培养兴趣,主动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教师应该以这些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置真实有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逐步引导其思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无法持续性地关注同一事物,但是,若其自身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就能够充分调动其阅讀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阅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描写人文景观类课文时,教师可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播放,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体验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随后,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阅读竞赛活动。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深入阅读,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由于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原因,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复杂的语言和教学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传授,将课文中小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词句进行转化,变成他们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深人阅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在课文中遇到生字词,教师应向学生深人解释该字词的含义,以及写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此字词的目的,同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建立沟通和思维对接,对问题的探索和质疑精神对于学生培养阅读能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质疑是学习过程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大的影响,有了求知的动力,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渴望。通过让学生对比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出问题,产生自己法,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其次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以课外学习的方式来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加深理解,透过书本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情况,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所涉猎,培养知识的全面性。同时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其促成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总之,阅读能力是在社会生存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以及思考的能力,把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完善。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也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