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9-10张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对于大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没有涉及过的领域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但由于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往往会被一些判断所误导。因此,中外合作院校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出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学生来说,既可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还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让大学生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是21世纪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内容之一。但从当前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一)人才培养功利性较强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年级的大学生相对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在政治评价方面更为积极,因为他们的年龄已经较为成熟,可以不断累积与理解政治知识,并将政治内容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政治素养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当前中外合作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部分中外合作学校中仍然存在盈利性教育现象,为了节约校内教育成本,学校经常会套用学生原有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理念,并未考虑与探索中外合作学校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作用。如此一来,学校就很难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来进行人才培养。甚至一些中外合作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训、预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过于注重短期学习效果,并将学生出国签证作为工作效果的依据,学生只要在合理时间内拿到签证,在校期间学习只需良好、外语能力过关即可,很少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即便是开展了,也是为了应付上级而采用的表面形式。

(二)价值判断不明确

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已经将招生计划纳入高等教育计划中,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发展速度不佳,并没有针对招生管理计划严格制定标准,从而导致生源复杂,不同学生在生活阅历与家庭背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生会盲目效仿比自己条件优越的学生,从而在价值观取向方面出现了不符合自身特点的情况。同时,这些学生具有相似的生活背景,几乎在迈入大学校门前都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进而导致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在生活态度上散漫,在组织纪律上淡薄,更是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难勉出现一种固化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一)转变办学与教学观念

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便需要积极转变学生、教师、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行政部门与党委会也应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考察,并从中指导与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形成针对性教育模式。学校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也应积极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建设思政理论课程纳入课程重点建设目标行列,全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此外,校领导也需深入思政教育一线工作中,最好可以与教师共同开展教研实践活动,由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在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思政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自学模式、教师引导模式、实践活动模式、德育情感培养模式、师生互动模式等,并以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学校思政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二)拓宽思政教育路径

想要提升思政教学效率,便需要教师按时备课,通过开展思政座谈会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思政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由此推动思想政治教学创新,为学生整合课程重点,形成授课型典范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促进教师积极探索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利用自身教学经验配合学校进行思政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外、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杂志、期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开拓学生视野,获取更多优秀思政教育资料,激发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平台来丰富思政教育途径,尤其是一些QQ、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为教师提供与学生共享思政信息的有力渠道,还可实现大学生与思政教师共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钻研,由此构筑新型师生沟通模式。

(三)发挥党团组织带头作用

对于高校来说,社团与党团组织部门是管理学生活动的重点部门,但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相对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说在认识中国共产党方面更为多元化,因为这些学生多半会在毕业后选择出国就业、出国进修,从而导致这些学生认为是否能够入党与他们未来发展并没有多大作用。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疏导学生心理环境,做好黨组织工作建设,积极配合党团与社团组织,加强培养与教育党的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校内学生党员、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同时,高校思政教师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还需秉承透明、公开、公正原则,让学生对党组织具有归属感与荣耀感,促使学生可在党组织中发挥自身民主权利,成为一名爱国、敬业的高素质大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我国诸多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中可以发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此类学校需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根据自身教育情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资源优势,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华玲,严瑶婷.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86-89.

[2]吕连福. 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92-94.

作者简介:

张宁,出生年月 199107,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辽宁大连,学历 研究生,职称 助教,毕业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