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同义巧归纳 积累阅读夯基础

2019-09-10饶华桥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史记副词文言

饶华桥

高考时,课外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题很关键的一部分。而要读懂课外文言文本,却并非易事,它要以平时广泛的文言阅读作基础。说来轻松做来难。其实,在平时指导学生文言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为师者不妨寻找一些诀窍,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化繁为简,轻松阅读,以达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文言同义词(或近义词、或类义词)巧归纳,就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

在日常文言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常用文言词语,在某种语境下,如果不过分计较词性的话,这些词语具有同义(或近义)的现象(注:下文一律简称“同义词”

1.“之、如、适、诣、造、徂、过”有共义,动词,“往、到、去”。

2.“皆、咸、具、俱、并、悉、率、毕、一”有共义,“全、全都”,范围副词。

3.“恶Wū、岂、乌、焉、安、庸、孰、奚、何、独、顾、宁nìng、其、讵jù”有共义,语气副词,“哪里、怎么、难道”。

4.“而、尔、女rǔ、汝、乃、若”有共义,“你、你(们)的”。

5.“待、迨、逮、及、比、俟、须、洎、迄”有共义,“到、等到、到了”。

6.“察举、拔擢、拜授除、征召辟、迁徙出入转移补、陟选知、兼领摄权假行署护// 罢免解黜夺、贬谪放革褫、致仕、乞骸骨”有类义,表官员职务变动。

7.“属辈类、伦侪徒曹流、族党卒人等畴俦”有共义,“类”、“之类”。

“之∽”若表示人,则解为“这些人”;若表物,则解为“这些东西”。

“若属、尔曹……”译为“你们这些人”;“吾属、吾曹、吾辈、吾侪……”译为“我们这些人”。

8.“绐、赚、虞、诈、诳、罔”有共义,“欺骗”。

9.“卮、觥、尊、樽、盏、觞、罍”有共义,“酒杯、酒器”。

10.“焉、然、状、如、若、貌、乎、尔”有共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是、此、斯、之、兹”有共义,“这”。

12.“特、第(弟)、直、仅、//但、唯、徒、裁、才、//止、独、啻、顾”——有共义,“只、只是、只不过”。

13.“次、泊、驻、军、壁”有类义“停泊”“驻扎、驻守、设营驻守”

14.“虽、纵、 藉第令 ”有共义,“即使”,表假设

15.“会、适、恰、属(zhǔ)”有共义,“适逢、恰逢、正赶上、正碰上”“正好、恰好”

16.“空、徒、坐”有共义,副词,空地,徒劳地,白白地。

现以第3组同义词语来列举文言句子的实例:

1)“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通“记”记述)”——袁宏道《满井游记》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出嫁”之意)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瑟琶行》

5)“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同上)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8)“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

9)“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2)“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1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15)“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16)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7)“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之死》

1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1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

20)“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陆游诗《读书》。

21)“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

再以第5组同义词语来列举文言句子的实例:

A、“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爨:灶头)—— 归有光 《项脊轩志》

B、“逮奉圣朝、沫浴清化。”(李密《陈情表》)

C、“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其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D、“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E、“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数万人。”——司马迁《陈涉世家》

F、“比去,以手阖门”——(归有光 《项脊轩志》)

G、“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

H、“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I、“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J、“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K、“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L、“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组的词语,有时完全可以顶替使用。比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句中的“庸”这个词,是语气副词,“哪里,怎么、难道”,可用同组的其它词语换用,不损句子的语气语意。

答卷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可谓一举多得。

如果说我们经常进行的一词多义训练,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那么,多词一义的练习则对学生的聚合思维的养成更为有效。对于语文的学习,我们难以区分哪种思维形式更重要,但偏废其中任何一种,对学生汲取知识和形成能力,都可能造成人为的瓶颈。

“知识点在课内,试题在课外”。梳理并掌握文言同义词,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局部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寻规理序的学习习惯,它还是学生储蓄并内化、活用文言语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必将为其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史记副词文言
短句—副词+谓语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漫画史记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