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贩毒实现“产业化”的警示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化名骡子高明

“在滇缅边境上,每天何止千人往境内带毒。”在6月26日又一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禁毒领域专家表示,人体贩毒近年来有沉渣泛起之势,目前已实现“产业化”,且“骡子”(人体贩毒者)多为青少年,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这起特大贩毒案涉案五千人

6月26日,公安部禁毒局对外公布,“5.24”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跨国贩毒案告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重庆、云南、四川等10地及铁路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的部署指挥下,成立28个专案组,先后开展25轮联合收网行动,摧毁了以马某等人为首、长期盘踞在境外的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跨国贩毒团伙。令人震惊的是,本案中,贩毒集团在网上招募人体运毒人员,经查实的就有5000多人。

2018年3月份以来,公安部陆续接到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多地公安机关反映,有境外毒贩在网上发布广告,招聘人体运毒人员。招募的不仅有普通的青少年,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

成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大队民警称:他们招聘的广告,上面写的就是要挣快钱,一次运货可赚10000元到12000元,他们是以高薪利诱的方式来招募运毒的马仔。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唐继忠称:由于这些运毒马仔都是有强烈的经济需求,他们有些是因为赌博,有些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有些是从小就在外面社会上混的。

昆明铁路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陈久如称:我们通过他们的行走线路、毒品来源地及毒品的包装方式、目的地进行了串并,发现了这是一个幕后有组织、通过网络招募大量马仔到境外带毒品,通过昆明运到中国内地多省份进行贩卖的网络贩毒团伙。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从2016年起,国内共有5000多人被招募为人体藏毒者,偷渡出境进行运输毒品犯罪活动。

这些人被诱骗过去带毒,成功一次就觉得赚钱容易,便开始大量向朋友、向身边的好友推介,也是互相一带十、十带百,加上境外诱骗,大量马仔就过去了。

鉴于案情重大,公安部随即成立了专案指挥部,锁定了以马某为核心的5个特大、跨境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贩毒团伙。这个贩毒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骨干成员固定。组织领导层也就是幕后的大毒枭,他们每每身居幕后,潜藏在境外地域。该贩毒集团实行公司化管理,管理层级多达七层。

毒枭之下为办理层,卖力办理和培训招募运毒马仔。其下另有招募层,卖力在网上公布告白,招募马仔。另有专门的地接层,有专门的分销层,有专门的零包层。除此之外,他们另有专业的洗钱伎俩来进行洗钱,另有黑车司机专门输送相关马仔。

青少年成人体贩毒主角

2018年9月17日10时许,昆明南开往南京南的G1378次列车从贵阳北站开出。一名穿着黑色短袖T恤衫的男子在2、3号车厢连接处看手机。见乘警走过来,他立即将手机塞进裤兜里,神色慌张地向车窗外故作张望。

这一情景正好被乘警刘祥看在眼里,遂上前盘问检查,竟意外发现其正利用手机遥控另一人在酒店排泄毒品。

南京铁路公安处沿着这条线索追查,到今年2月中旬,李有(化名)、高明(化名)、马强(化名)3名人体贩毒“骡子”和两名招募、组织、遥控他们的成年贩毒嫌疑人相继落网。

“在滇缅边境线上,每天何止千人往境内带毒!”丁一(化名)说。丁一是南京铁路公安处此次抓获的两名成年贩毒嫌疑人之一。他自称在缅甸赌场工作3年,经常为“骡子”们安排食宿,接触过的人体贩毒“骡子”有上百人。

记者采访发现,现在人体贩毒已形成产业链:上游毒品包装、“骡子”招募与管理、携带毒品入境交易等一系列环节,环环相扣。

贩毒嫌疑人介绍,以往让“骡子”吞食的毒品,是人工包装的,有大有小,不易吞食,吞食后易破裂,甚至会造成“骡子”中毒身亡。如今已实现“产业化”,大都用机器包装,一般为5克装,拇指般大小,相对容易吞食、排泄,不易破裂。

据介绍,近年人体贩毒之所以猖獗,主要在于这种方式化整为零相对安全。一是人体携带毒品,一般机场的安检设备检查不出来,除非警方获得内线提供的情报,对特定对象使用特种设备透视;二是即使被查获,因携带量不大,对贩毒头目来说,损失比较小,同时警方也不会因为这一点毒品而追查到缅甸。

虽然人体一次携带的毒品量不大,但利润十分可观。一名贩毒嫌疑人算了一笔账:一般一名“骡子”携带的毒品为300克至350克,这些毒品在内地交易价格可达10万元,而各项贩毒成本为4万元,利润高达6万元左右。

“骡子”招募主要通过网络诱骗和熟人介绍。一般会先预付路费、住宿费,并提供吃喝花销,诱骗到缅甸后再威逼利诱其吞食包裝好的毒品并携带入境。

毒贩们喜欢年纪小的、没有前科的“骡子”。在南京铁路公安破获的这起案件中,4名“骡子”均来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运输毒品被抓时年龄都不满18岁。

从破获的案件看,这些成为“骡子”的年轻人多为“问题少年”,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没文化、没手艺,却一心想挣快钱。

对话人体贩毒少年

“吞到第56颗时,我吐了,胃鼓鼓的,胀得难受。”回忆吞咽毒品的过程,冯玉(化名)的眼中依然闪过一丝恐惧。几经讨饶,最后他勉强吞下60颗。在南京铁路公安处新近破获的这起人体贩毒案中,冯玉落网时不满18岁。

所谓人体贩毒,即在境外将包装好的毒品吞进肚子,然后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偷运到境内各地,再将未消化的毒品排泄出来洗净交易。而那些吞食毒品携带入境的贩毒人员则被形象地称为“骡子”。

这些“骡子”为了一个共同的“执念”——“苦”一两天,就能挣上万元。于是,他们一个介绍一个,一起走上了邪路。

冯玉参与人体贩毒,系高明(化名)介绍;高明参与人体贩毒,由李有(化名)介绍。三人是同乡,也是初中同学。

去缅甸运毒之前,冯玉本在广东省中山市务工,收入不高花销大,手头比较紧。

一天晚上,冯玉发微信给高明,问他有没有挣快钱的路子。高明告诉他,有一个活计来钱快,一次能挣1万元。冯玉没多问、也没多想就答应了。第二天对方就发来路费,不仅包括吃喝、住宿费用,还有烟钱。

待遇如此之好,出乎冯玉预料,他很快就辞了工作前往缅甸。

在冯玉入住酒店前,酒店已住有好几个“骡子”,都在等着运货,年龄与冯玉相仿。这时,冯玉已知是要贩毒,心中开始打退堂鼓。但是,此前好吃好喝哄着冯玉的毒贩们却拉下了脸,威胁说如果中途退出,就要家人寄钱来,要加倍赔偿来时的各项开支。

不敢反抗,加之看到身边确有运毒成功收到钱的,冯玉横下心,抱着侥幸心理决定干一票。那天晚上,有人用黑色塑料袋提来包装好的一颗颗海洛因,他开始在一个陌生人的监视下吞食这些海洛因。

一吞完毒品,毒贩立即用摩托车将冯玉送到机场,乘坐前往成都的飞机。到成都后又转机前往湖南长沙,随后包车到溆浦县一酒店排出毒品。不想,排泄毒品时被抓。

冯玉被抓获时,吞在肚子里的60颗拇指大小的毒品,已有28颗排出,余下32颗是在警方监督下,经医生指导,利用开塞露等药物,耗时一天一夜分多次才排泄出来。

冯玉的遭遇,高明、李有同样有过。

李有带毒次数最多,共3次。第一次,李有挣到7000元。吞咽毒品虽难受,但来钱快,后来他又决心前往缅甸再“苦”几次,没想到第三次就被抓了。

南京铁路公安办案民警胡丰扬说,金钱观扭曲、法律意识淡薄是这些孩子落入人体贩毒陷阱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看守所待审的日子里,3名少年均后悔不已。

(本版稿件综合央视6.26讯、《半月谈》)

猜你喜欢

化名骡子高明
被子的骡子
今夜有暴风雨
尊贵的骡子
《实数》典型易错题
爸爸的“高明”之处
很远很远的“六一”
浅谈刑事案件中采取化名方式保护证人
不幸的骡子
骡子和强盗
中共党史中刘少奇同志等领导人的“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