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非“牵手” 共创未来
2019-09-10孙敏坚周月桂易禹琳左丹黄婷婷等
孙敏坚 周月桂 易禹琳 左丹 黄婷婷等
国家级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将长期落户湖南,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6月26日至29日在长沙举行,湘非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濡以沫”,省与省的交往、城与城的交流、企与企的贸易、民与民的互信,让湘非友谊之花绚丽绽放,双方在合作共赢道路上结伴同行,渐入佳境。
湖南“国际朋友圈”的非洲伙伴
湖南与非洲的友城交往,渊源颇深:第一个加入湖南“国际朋友圈”的“小伙伴”就来自非洲,这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早在1980年,中国驻刚果人民共和国使馆和布拉柴维尔市,就向远在万里之外的湖南省长沙市抛出了橄榄枝。此时,中国和非洲国家还没有一对友好城市,长沙市与布拉柴维尔市的结好,意义重大。1982年8月7日,时任长沙市代市长熊清泉率团访问布拉柴维尔市。9日,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长沙市和刚果人民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市缔结友好城市议定书》,决定在教育、文化、农牧业和卫生方面展开交流合作。
湖南的第一位省级“非洲知己”是南非北开普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与北开普省就已经有了商贸往来,1985年,湘潭钢铁厂从北开普省进口了60万吨铁矿石,对方也从益阳进口了1000台农机具,两地的友谊在经贸往来中持续升温。2003年9月,湖南省与北开普省缔结正式友好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湖南向更多的非洲“小伙伴”发出了“好友申请”。2018年6月底,湖南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截至目前,湖南和非洲共有8对友城,其中省级友城2对、市级友城6对。
出版湘军教育援非
6月的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一到夜晚,位于穆莱伊斯梅尔哈桑大街50号的星空书店格外璀璨夺目。这家于2019年3月27日开业的高品质体验书店,由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人民天舟(北京)出版有限公司全资开办,其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每天都吸引着当地人相约前来。走进星空书店,350平方米的空间空灵典雅,人们在这里可找到当前中国优秀的出版物以及专门为摩洛哥读者挑选的阿语、法语本土畅销书。除了书,还能品鉴中国茶文化和中国现当代艺术品。书店还经常邀请中国和摩洛哥的作家、艺术家、文化学者来进行文化交流和阅读分享。
书和书店走进了非洲,但出版湘军最引以为豪的是中南传媒首创了教育援非的“南苏丹模式”。自2017年1月,中南传媒正式实施商务部“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项目”,组织专家为南苏丹撰写教育顶层报告,帮助南苏丹制定教育發展的长远规划,缩短了摸索周期。分3批培训了200名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编写了南苏丹小学一年级数学、英语、科学教材,印刷了130.3万册教材教辅,缓解了当地教材严重短缺的压力。
“湖南建造”构筑非洲
2016年,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全线贯通,将布拉柴维尔和黑角两座城市间的单程时间,从原来的1周缩短至6个小时,刚果(布)人称这条路为“圆梦之路”。
而这条圆梦之路的背后,充满了艰辛与汗水,凝结着“建造湘军”的心血。在极端恶劣的施工条件下,中建五局、交水建集团的建设者们,硬生生地从山洪泛滥、蚊虫肆虐、疫病横行的马永贝原始森林里“劈”出了一条路,被当地媒体称作“劈山的人”“筑梦的人”。
“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心球说,湖南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承包工程企业,它们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
“湘”字号企业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联通”非洲,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点亮”非洲,用各类民生工程“庇护”非洲,先后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彰显了“建造湘军”的实力,也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为非洲人民的美好生活构筑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湖南对非工程承包占到全省对外工程承包额的一半,2018年,湖南对非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约12亿美元,为非洲工程建设贡献了坚实的湖南力量。
“湖南制造”走进非洲
在尼日利亚一座农场里,来自“中国农机之乡”湖南双峰县的柴油旋耕机仅用6小时就把30亩地翻耕好。此前,当地农民用人力翻耕,10个人同时上工需要近1周时间。与大型企业生产的“高大上”农机不同,双峰农机以“灵便小”著称,且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近年来越来越受非洲客户青睐。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湖南与非洲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华菱钢铁、隆平高科、中联重科、中车株机、三一重工、远大住工、泰富重装、滨湖柴油机厂、天一泵业等企业产品和技术,成功地进入非洲市场,用优质产品助推非洲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湖南的新技术与优势产能深度引入,帮助非洲提升工业水平。
邵阳美丽来发制品公司的假发、东亿电气的打火机也畅销非洲。非洲的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进入湖南,随之进入的还有非洲的咖啡、红酒、鲜花等等。长沙高桥国际商品展示贸易中心二楼,6月29日将揭幕的非洲商品展销馆,将成为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展示中心和集散中心。
湘非之间,经贸相融相通,进出口额一路走高。2018年,湖南对非贸易进出口额达18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9.2%;今年前5个月,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达87.3亿元,同比增长41.4%。
湖南医疗扎根塞拉利昂
2016年6月,塞拉利昂受埃博拉疫情影响,医护人员损失惨重,塞拉利昂向湖南求救。湖南省决定,临时增派10名医护人员前往救急。
据了解,从第一批湖南医疗队员到达非洲,到今年,45年来,湖南省向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共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36批438人次。
设备简陋、物资匮乏难不倒“霸蛮”的湖南医疗队。1974年以来,共在非诊疗患者超过8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其中不乏心血管、肾、骨等疑难手术及巨大肿瘤切除手术,挽救了不少生命垂危的病人。湖南,已经在塞拉利昂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湖南经验”赋能非洲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当今非洲国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普遍诉求。进入新世纪,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洲情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不少非洲国家试图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获得启示,而中部省份湖南的发展经验,被很多非洲国家认为非常适合当地的发展需求。
“帮助非洲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正是农业大省湖南的‘拿手好戏’。湖南工业正努力迈向中高端,也与非洲产业结构高度契合,大批优质产能和先进技术符合非洲当前的发展需求,湘非之间产业结构互补,合作空间巨大。”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说,非洲有丰富的日照、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但农业生产普遍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矿产开采能力不足,而湖南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品开采与深加工等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一大批湘企走向非洲投资设厂,投资合作项目覆盖农业、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对外贸易、建筑业、纺织服装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至2018年底,湖南在非洲投资的企业超过120家,合同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湖南的产品、服务、技术和工程遍布非洲,湘非双方都从合作中充分受益。
湖南演艺快乐非洲
许多人想不到,湖南童话作家汤素兰创作的憨厚可爱、聪明善良的“笨狼”,竟俘获了远隔万里的非洲孩子的心。自湖南少儿出版社出品的36集动画片《笨狼和他的小伙伴》2018年6月登陆非洲以来,已在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马达加斯加、中非、莫桑比克等16个国家播出,还有20多个非洲国家签了播出协议。
非洲人民不仅喜欢湖南的动画片,还喜欢湖南的歌舞杂技和民间艺术。自2010年起,湖南的艺术团体越来越频繁地走进非洲。湖南卫视2002年创办的《汉语桥》节目也受到非洲青年的青睐,每届他们都踊跃参加。
“文化擺渡者”爱洒非洲
2008年,长沙理工大学在利比里亚大学创办了孔子学院,成为西非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从此,长沙理工大学“文化摆渡者”有了传播中国文化的舞台。11年来,该校“文化摆渡者”项目共选派出16位教师、32名学生赴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担任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服务地开展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教学、HSK(汉语水平考试)公益培训、汉语文化公益讲座和孔子学院人民汉语广播播音等工作。(本版稿件综合《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