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艺术活动:拍泡泡

2019-09-10贺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吹泡泡泡泡部位

贺玲

小班艺术活动:拍泡泡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刚入园不久,情绪很不稳定,为了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如听音乐、唱歌、讲故事等,但都只能吸引部分幼儿,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天,我们班的豆豆小朋友把周末到公园买的泡泡带来了,这下可引起了所有小朋友的关注和兴趣。我发现吹泡泡活动不仅能帮助这些刚入园的幼儿尽快消除陌生感,自然地融入集体游戏,和小伙伴们快乐追逐,还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它还蕴含着许多的教育意义,如:泡泡的颜色、大小、形状、拍泡泡的动作、拍的部位等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我班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宝贝》中幼儿对自己身体部位的浓厚兴趣,针对我班幼儿喜爱音乐,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节奏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拍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入门学习,力求把幼儿对身体的认识和已有经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尝试跟着旋律打节拍。

2、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的活动中,学习有节奏的拍打身体不同部位。

3、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活动,体验节奏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开心宝贝》主题活动中,幼儿已初步认识身体不同部位。会认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

2、物质材料准备:吹泡泡的工具和材料、彩色圆形贴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3、艺术环境准备:幼儿椅子摆放成半圆形,场地上将圆形标记贴成半圆形。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导幼儿玩泡泡。

老师吹泡泡,幼儿自由拍打,在玩泡泡的过程中随机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发现泡泡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有许多泡泡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它们在哪里呀?(幼儿开始自由拍泡泡)

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形)

泡泡是什么颜色?(五颜六色真漂亮)

吹出的泡泡在什么地方飞?(空中飞)

在空中飞的泡泡,它会落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呢?(泡泡落在头上、肩膀上、肚皮上等)

2、基本部分:尝试跟着旋律,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

⑴游戏:彩色泡泡落身上。

出示彩色圆形贴片,把“五颜六色的泡泡”撒向空中,飘落下来,引导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泡泡粘贴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巩固幼儿对颜色和身体部位的认识,将泡泡落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具体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泡泡,想不想玩?(老师撒彩色泡泡贴片)

黄色的泡泡落到我的头上……(引导幼儿将黄色泡泡粘贴到头部)

红色的泡泡会落到身体的什么地方……(教师指定颜色,按幼儿意愿,将彩色泡泡粘贴到身体部位)

这是什么颜色的泡泡,它会落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启发幼儿说出颜色名称,引导幼儿主动将彩色泡泡粘贴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⑵听音乐,有节奏的拍泡泡。

①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和基本节拍。

师:可爱的泡泡想跟我们玩音乐游戏啦,我们一起來听听音乐吧。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快乐、高兴、好听)

我看见有的小朋友边听音乐,边随着音乐一下一下的拍手,象拍泡泡似的,拍得很好。

②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拍打身体部位上的泡泡。

A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拍打不同身体部位上的泡泡。

师:我们的身上落满了泡泡,现在,就让我们和可爱的泡泡一起跟着音乐来玩吧。

你们刚才拍了落在身体哪些部位上的泡泡?怎么拍的?(生生互动,请幼儿讲述示范拍打身体部位上的泡泡)

B幼儿听音乐,有节奏的拍打身体上的泡泡。

师:泡泡喜欢我们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拍,不喜欢乱糟糟的拍打,我们来试试吧。(师生互动,随着音乐,老师边念儿歌,边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拍打不同身体部位的泡泡)

C幼儿听音乐,从上往下的按顺序拍身体上的泡泡。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身上的泡泡忘记拍了,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不漏拍,把身上所有的泡泡都拍到呢?(启发幼儿按顺序拍泡泡)

师: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拍泡泡呢?(师生讨论,从上往下,先拍头,再拍肩,接着拍肚皮,然后拍腰和腿,最后拍屁股)

3、结束部分:

拿出许多吹泡泡的工具,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吹泡泡。

五、活动延伸:

1、在第二次音乐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泡泡落到我们的后背上,怎么拍?”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学习相互有节奏对拍,如轮换拍背,相互拍手,相互拍肩等。

2、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变换节奏型拍泡泡。

六、活动反思:

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园的特色,几年来我们对节奏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教学策略进行过深入的研讨,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幼儿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到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法里,幼儿掌握音乐的第一步往往是从节奏入手,但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入门学习,如何避免呆板、单纯的节奏教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给了我很大启示。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核心点:积极投入、自由表达和体验乐趣。因此,我选择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吹泡泡活动来开展节奏入门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了本次艺术活动。在本次活动实施中,我从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中欣喜的感觉到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教学策略和活动组织的成功。

1、在活动准备中,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开心宝贝》,使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喜爱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又根据幼儿对泡泡的喜爱以及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年龄特点选择了本次节奏活动的内容,调动幼儿有效学习的积极性,巧妙的将拍泡泡和身体部位相结合,使活动内容贴近幼儿,萌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一个教学环节指向多个教学目标,尽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如,虽然这是一个节奏活动,但它也包含了巩固身体认知,加深幼儿对物体形状、颜色的感知等多个目标,使幼儿在一个有限的活动中,能够综合发展。

3、在活动组织中,我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通过玩泡泡、看泡泡、说泡泡、拍泡泡等,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认识,将幼儿无意识的自由拍泡泡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使幼儿逐步过渡到有意识的按音乐节奏拍泡泡,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整个活动,我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拍,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我感到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

4、在教学策略中,我通过“彩色泡泡贴身上”的游戏,巧妙的将“拍打落在身体上的泡泡”具体形象化,帮助幼儿有意识的拍打身体上不同部位的泡泡,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5、通过和幼儿玩泡泡的游戏,缩短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和谐气氛油然而生。整个活动过程自然和谐,幼儿始终处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之中,积极投入,自由表达,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戲的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活动中,我给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了幼儿充分的话语权,幼儿的发言积极踊跃、想象力丰富,为这次活动生成了许多亮点,给观摩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面对突发状况,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如请幼儿讲述听音乐的感受时,幼儿谈到了绿色、粉色和黑色,我巧妙的将颜色与心情结合,启发幼儿想象绿色心情像小草一样生机勃勃,粉色心情像桃花一样温馨甜蜜,黑色心情像小燕子一样自由飞翔。通过灵活应对,活动进程流畅生动。

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我觉得活动的有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1、要成功地组织好幼儿音乐活动,对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自己在渲染音乐氛围感染幼儿方面的不足。我想今后自己若能在这方面进一步提升,将有助于引发孩子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

2、活动中的彩色泡泡贴纸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使贴纸既易于粘贴在幼儿身上,又便于抛撒,不会相互粘贴在一起。

本次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善于去发现,善于去引导,生活中的素材取之不尽。

猜你喜欢

吹泡泡泡泡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吹泡泡
吹泡泡
巨型泡泡
满头都是成语
动手做个方泡泡
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