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数字鸿沟怎么填?
2019-09-1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19年25期
本刊编辑部
今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中外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素养要求与教育体系构建,探索助力2030年教育目标实现的政策与战略,研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数字鸿沟、数据安全与伦理问题等挑战。会议虽已落幕,但由此带来的思考与探索却没有结束。
“智能时代,教育的发展将使知识的创造更加普及。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智能教育的普惠性,智能技术应当成为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不应该使智能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表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共创分享的理念将深入影响到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引发对现有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系统性变革。智能技术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工具,它还是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
2018年12月,《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发表的《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引起广泛的讨论与爭议。通过一块屏幕,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学生就能享受到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成绩大为改观。随后,本刊推出专题报道《“一块屏幕”折射了什么?》(详见2019年1月第一期《教育家》),更进一步地探究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否弥补教育公平的缺失等问题。
在“AI+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数字鸿沟该怎么填?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将发生怎样的变革?本期“特别报道”邀请专家从数字鸿沟的界定的角度出发解读其内涵,剖析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现状,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家庭教育方法提出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