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10李耀武
李耀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打下基础的关键期。虽然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强,但是在此阶段其存在较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活动,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复习,自主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同行业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122-01
新课标改革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引导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乐趣,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抽象性比较强,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所以,要想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则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综合布局,有针对性培育,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性能力的激发。
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实现独立学习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能力。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学习和积累,同时实现学以致用,把数学学习价值充分发挥。并且,从自主角度而言,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把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展现,让学生在自主发现、探索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不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良好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在良好教学情境的带动下,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于让学生通过想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例如,在进行乘法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和生活相关的题型,例如,小明家有8块糖果,这时有三名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小明需要把糖果均衡的分配给每一个小朋友,这时,小明应该怎么分配?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提出质疑,小明自己要不要糖果,如果要每个人可以分两块,如果不要,在每个小朋友分2个糖果的同时,还会剩余2个,无法实现均衡分配。由此可以得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
(2)主动探索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参与学习的参与者,并全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把生活背景融合其中,掌握生活背景和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一些和生活相关的知识,提供新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魅力。例如,在进行图形知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需要借助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引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的?”学生将会踊跃回答,比如,黑板、黑板擦、橡皮、书本等。之后,教师又会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长方形的,而不是圆形或者三角形的?”,学生回答道:“长方形的面积大,并且应用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将教学知识点适当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测量,让其找出规律,掌握更多地知識技能,在亲自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能够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找出对应的处理对策,真正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高度注重,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给学生今后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玉林.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1)
[2]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