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唐九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唐九萍

摘  要: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大盘点与回顾,是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进行重组与再现,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并形成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要想上好复习课就要做到精、新、导、活、效。课前学生与教师都要充分准备,做好 “加法”;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做好“减法”;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 “乘法”。在复习不同内容时,可采用具体的、灵活多样的、操作性强的方法。

关键词:目标靶向;自主复习;方法多样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要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引导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发现、总结、运用规律,能举一反三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复习。

一、上好复习课要定好目标靶向,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定好复习目标是一切复习形式的基础。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之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复习目标和周密而详尽的复习计划,并在复习过程中严格执行,力争将各阶段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进度,避免复习漫无目的、进度时松时紧。另外,对每节课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方式也做到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重复式的复习。

二、上好复习课要做到“精”“新”“导”“活”“效”

(一)精。一堂复习课只有40分钟,要面面俱到很难,如果能围绕章节重点和难点以及易出错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要做到梳理知识点要 “精”。通过梳理,已掌握的点可以一带而过,难点就要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探讨。经过小组精心讨论,老师针对性地点拨,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新。如果复习课就是把旧知识进行重复,学生不愿意复习,效果也不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就要创设新的情境,以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做驱动,将学习材料进行翻新与延伸,把有关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觉得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新”任务,被看作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导。复习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可引导、提示、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

(四)活。数学复习课应采用多种方法体现它的“活”,常用的方法有提问法、游戏法、竞赛法,讨论法等。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应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复习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各种竞赛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复习。

(五)效。数学复习课既要查漏补缺更要立足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三、上好复习课要把握三个原则,即“加法”“ 减法”“ 乘法”

(一)加法原则

复习课的加法原则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索知识间的衔接点,养成主动梳理知识的习惯。如复习因数倍这一方面章节时,除了对因数倍数的理解,还可以衍生出哪些内容?学生以这条为导线,进而引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质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等。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联系紧密的又有通分、约分.通分约分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如要比较分数大小、异分母加减需要通分,计算结果要约分……这样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减法原则

复习课的减法原则体现在:不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网络,去繁就简。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整理,由知识点串成线,构成知识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整体,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例如,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相邻单位进率是10,面积相邻单位进率是100,体积(容积)相邻单位进率是1000。怎样理解它们间的内在联系?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度量单位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再迁移类推到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水到渠成。

(三)乘法原则

复习课的乘法原则体现在:集体的力量大于教师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优生资源,以“点”带“面”,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优生带动差生,努力实现“兵教兵”,全面提高复习效率。例如,课上可采用分组竞赛,各组内优帮差,实行集体评分制,既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提高整体复习效率。因此称之为复习课的“乘法”。

总之,复习课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一节好的复习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复习目标,形式为内容服务,精讲精练,才会取得优质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 探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 科教導刊-电子版(中旬),2019(4):188-188.

[2]潘正宁.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施[J]. 学园,2018(10):124-125.

[3]杨清秀.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J]. 中华少年,2018(2):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