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使用科学教科书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9-09-10苗慧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困境对策

苗慧荣

摘  要: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通过开放式访谈发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使用科学教科书过程中遭遇到了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学课时不足、教科书配套课程资源和教科书使用培训缺乏等困境。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和分析分析,笔者提出了采用协同式教学,自主、灵活安排教学课时,提高认识和多方支持等对策。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师;教科书使用;困境;对策

一、引言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运作、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科书作为课程开发的产品,变革也必然体现在教科书中。然而,当前教科书研究出现了经验上的缺失,关于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情形所知甚少。[1]作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关于农村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研究就更少了。笔者通过访谈发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在使用科学教科书时遭遇了诸多困境,致使教科书“被”使用,阻碍了科学课程功能的释放。本研究笔者尝试对其困境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供各方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基于教师实践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这个场域,旨在考察小学教师在使用科学教科书时遭遇的困境,研究对象主要以教师为主。笔者邀请西部某省X县16所小学了16位小学科学课教师组成研究对象。其中,有9名教师在乡镇中心学校任职,7名教师供职于村教学点。X县小学科学教育选用的科学教科书均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二)研究方法

访谈法。访谈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耳闻目睹的相关事件,以及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访谈,邀请参与研究的教师陈述其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遭遇到的困境。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资料来源于访谈记录,经过笔者对访谈文本整理和分析之后,根据被提及的次数,提出教师在使用小学科学教科书时遇的困难。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专业不对口

教师通常说的“专业不对口”,是指在师范教育期间所学的专业与当前执教的学科不一致的现象。在本研究中,教师言说的“专业不对口”主要是指“知识”不对口。即教师认为自身缺乏科学课教学的相关学科知识,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专业不对口,表现为教学中的“不自信”,被“挂在黑板上”,被学生背后议论,硬着头皮上,等等。表明教师已经意识到专业知识不足对教学产生的压力和影响。

(二)教学课时不足

教科书作为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的产品,必定要贯穿课程标准的意图。然而,遗憾的是,在教师使用科学教科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课时不足,认为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费时,退回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科学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基于经验的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探究之旅。其为削足适履,不仅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与养成,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必须予以消解。

(三)缺乏教科书配套课程资源

教科书作为教与学的范例,其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但素材性课程资源要释放其育人功能必须借助配套条件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并不形成课程本身的来源,但它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实施的程度、范围和水平。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访谈中,参与研究的教师抱怨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影响学习效果。

(四)教科书使用培训缺乏

小学科学课改,以前的学科中心的学科课程走向当下学生中心的综合课程。在教科书方面,不是称名简单地由《自然》变为《科学》,其背后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巨大转变。然而面对如此大的转变,教育部门和学校却没有向教师提供教科书使用相关培训,任由教师“探究式学习”。

四、建议

教科书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产品,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文本凭借。教学是由教科书、教师和学生构成的育人活动,教师借助教材中蕴藏的具有教育性意义的素材作用于学生,并唤起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与其互动,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被称为教学“三角模型”。[2]教师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必须要解决。基于本研究的描述与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采用协同式教学

协同式教学,即几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完成一门综合课程的教学。有研究表明,“协同式教学不以一门学科为主线,而包含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强调学科互动,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有效途径,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得到整体一致的知识,有利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

(二)保障教学课时

时间是教学活動基本条件。现代基础科学教育以探究式教育为主,教与学的方法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传统科学知识的科学教育相比,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征对本研究中课时不足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保重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周为单位的教学课时;其次应当给予学校自主权,允许)校和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教学时数。

(三)提高认识和多方支持

科学技术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也发展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学校教育必须对此也做出了回应。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核心课程,担负着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重任。而科学素养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要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重视小学科学教育。

(四)加强教科书使用培训

课堂层面的教学改革不仅是使用新的或修订后的材料(诸如课程材料或技术之类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更是信念的改变。教科书是课程学者、学科专家,优秀的一线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政策和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材料。然而编写得再好的教科书也不过是不能言语的静态文本,其蕴藏的课程意图、观念、价值取向、适宜使用与评价取向等都不会跃然于纸间。这就需要组织课程学者、学科专家、出版社和教研员等对一线教师进行关于教科书使用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王洪席.十年教材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4.

[2]钟启泉.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25.

猜你喜欢

困境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神奇的设计师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