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2019-09-10徐思菊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徐思菊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个体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小学生开展教育除了需要从知识技能层面切入之外,也要让学生在心里层面上养成良好的行为,让好的习惯影响一生。本文将结合农村教育现状,从小学生行为习惯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前言:教育的作用是在个体心中洒下美好情感的种子,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人生资本,不仅会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内心世界都会有着直接的作用。教育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社会中的不良信息缺乏抵抗能力,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塑造至关重要。农村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上和城市学校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开展行为习惯教育时,要能够根据农村教学的特征,因地制宜开展行为引导养成教育,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

一、当下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很多农村小学普遍缺乏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只将知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很多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注,由于都是隔辈老人照顾,所以在行为习惯上缺少约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缺失,也会导致学生学习习惯的不稳定,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专心听讲,对学习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这些问题都说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对个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提升对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才能够改进当下问题。

二、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为欠缺,所以在家庭教育层面上疏忽了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方式也粗暴简单,从而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没有办法被学生树立正面的行为榜样,学生也会在家长的严厉教导下对惧怕心理,反而会造成不良行为的深化,这种逆反心理也会导致学生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缺少正确处理情绪和生活学习问题的方式引导。久而久之,在心里層面上的问题也会反映到行为中,并成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1]。反过来也会让学生产生自私自利,自卑自负等性格特点,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较少,这方面的缺失会造成学生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发生。

(二)学校因素

从整个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现状上看,很多农村学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较为欠缺,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也会导致教师忽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及行为特征和心理发展状态,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素养较低,教育观念也较为落后,忽视了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当学生出现一定不良行为时,教师没有站在同理心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体罚或者羞辱学生,这也会加重影响不良行为的出现。

(三)社会因素

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引导,很多农村学校周围都有游戏厅、网吧等等不良场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良波动,尤其在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足够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会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诱惑。

三、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一)从细节做起,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需要尤其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将习惯教育和日常教育的细节融合在一起,从小事抓起,为学生做好行为习惯的榜样,也要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因善小而不为的道理[2]。例如在学校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整整齐齐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品,无论是坐立行走都要有文明礼貌的行为姿势,见到教师要问好,保持自己仪容仪表的端庄,在校园行走时要轻声,当同学之间有困难时要主动帮助,这些小细节都能够为学生起到行为习惯养成了积累作用,从点滴抓起,也正是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二)联动家庭教育,互相协调合力促成养成教育

家庭和学校要做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不同分工,在学校,教师可以担负着道德认知上的教化,为学生提供规范性的训练,到了家庭环境中,则需要父母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注和督促,让家庭教育也能够成为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环节,由于很多农村家庭中,父母在外打工,只留孩子一人,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会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对此,学校要和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让家长即使再忙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在与孩子沟通时,也要注重自身的言行,家长和学校都需要能够。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综合教育的力量,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更加顺利。

结语:综上所述。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外在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认识到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从根本上为学生打开心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农村小学生称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明忠, 蔡亚填.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探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78(11):36-37.

[2] 夏晓兰, 夏晓英.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76(19):113-113.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