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阈下小学生文明用语的培养

2019-09-10翟毅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模因论德育

翟毅斌

摘  要:模因论理论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与语言关系密切,并在语言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流失现象及其培养,提出加强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树立语言规范意识,体现民族文化素质。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小学生文明用语;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9-0162-01

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道德文明行为,它体现了一种观念心理文化。语言生活的文明、健康程度,记录着、传递着、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在学生道德生活中,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甚至低俗的语言悄悄出现,或多或少的流话、脏话、粗话等飞入耳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今讲脏话的儿童年龄大有低龄化趋势,儿童处在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环境中,和以往所处的环境已迥然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的所听、所闻、所想、所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用模因论可以来分析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甚至是语言的发展和灭亡。语言是模因的载体,言语交际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模因的传播过程。小学生文明用语同样也属于一种语言模因。以模因论视角探讨了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教育,希望为德育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1.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是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布莱克摩尔在《模因机器》一书中指出,模因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输(transmission)。一个模因要吸引人的注意并愿意复制它传播它,首先,应是讲究实用性,所以实用性是模因的重要特征;其次,模因还应具有时尚型,或是新颖性,可以说,不断求新一直是引导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力量。

2.语言模因与文明用语

在语言学领域,有研究者提出语言模因论,指出人类语言文化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传递。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语言就是模因的载體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衍化的规律,也给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教育工作带来了重要启示。模因有正和误、利和弊之分,正确有利的模因使我们的语言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有害的模因同样也会传播,但它只出现在意志薄弱的人群中。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流失就是有害的模因现象。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小学生文明用语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富二代”、“学霸”等各类新生语言频繁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生活。语言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任何字、短语、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传播,都是模因。所以文明用语中的模因可从三个方面体现: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3.基于模因论的小学生文明用语培养策略

(1)语境的创设

语境是推动语言模因传播流传的重要动力,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交际意图有选择性地重复或类推出某种语言模因,帮助自己有效达到交际目的。所以,我们需要提供情境,为“模因”复制创造良好的氛围。从本质上说,模因是对文化的传承,在复制时要多提供和模因相适应的环境,复制才容易成功。只有促进“模因”复制风气形成,才能达到“克隆”的目的。

语言交际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必须有其特定的环境。我们要努力创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生活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给孩子们多一点机会和意识去说文明用语。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主题活动或班队活动,为学生增添使用文明用语的行为动力;我们与孩子交流时就需要注意创设礼仪性语境,强化学生的日常规范用语意识。

(2)模仿

模仿能力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能力。模因以模仿为基础,模因论的核心是“模仿第一性”。当某种思想、说法和做法在别人对它进行模仿和传播时,它就具有了模因性。语言作为一种模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与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传播是分不开的。如果语言不再被人们模仿和使用,那它必然逐渐被人遗忘并走向消亡。

小学生文明用语作为一个种类的语言模因,同样是可以通过模仿来复制和传播的。这就启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创造模仿的素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去模仿,全方位净化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当周围群体都使用文明用语,孩子自然会从众跟随。孩子们常常模仿自己所崇拜的英雄、模范的言语,希望自己能像他们那样,并对他们有强烈的认同和效仿。因此,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特别需要强化家长、老师的语言文明教育,有力预防学生受不文明语言的侵蚀。复制不只是完全的仿效,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因此学生也会对文明用语进行自己的内化。小学生文明用语一旦得到模仿,就有机会在学生之间传播互仿,最终实现整体至上的言语氛围。

从模因论的角度,我们能够更好的发掘文明用语模因传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规律更进一步证实了传统的训练法、身教法等在小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此外积极丰富文明用语养成教育实施的途径、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文明用语的德育效果。模因与实践结合,还有许多有待研究的维度。我们要大力加强小学生文明用语的教育,倡导语言规范化,这是中国开放与发展的必定,因为它向世界展现的是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卞广春.小学生“出口成脏”别让网络背锅[J].甘肃教育,2019(08)

[2]马存军.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J].亚太教育,2019(04)

猜你喜欢

模因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