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扎囊县黄牛改良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9-10边旦益西德吉央宗普布卓玛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进展存在问题对策

边旦益西 德吉央宗 普布卓玛

摘要:近年,扎囊县以“沿江乡(镇)为重点突破”的思路,坚持“冻配为主、引进为辅”方式和“以荷斯坦品种为主”格局的基础,整体推进黄牛改良工作,且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使黄牛改良养殖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增收亮点。关键词:黄牛改良;进展;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3.8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16

0引言

扎囊县平均海拔3620m,地势中间低两边高,主要以山地为主,具有明显的高原河谷垂直气候。全县人口4.2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业并举的农业生产大县,水资源总量3.4亿m3。当地农牧民群众饲养的牲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等。

1黄牛改良进展

截至2018年底,扎囊县黄牛改良整体工作推向前进,黄牛畜群质量提高到了一定程度,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1.12009年改良情况

2009年实际改良完成了6942头,其中怀胎数5036头,怀胎率72.5%,新生犊牛4329头,成活3783头,成活率87.3%,其中新生公犊1963头,成活1493头,成活率76%;新生母2366头,成活2190头,成活率92.5%;仔畜死亡646头,流产数为707头,流产率为14.03%。

1.22010年改良情况

2010年实际改良母牛冻配总数6731头,怀胎数4846头,怀胎率72%,新生犊牛4786头,成活3862头,成活率80.67%,其中新生公犊2538头,成活1852头,成活率72.97%;新生母犊2248头,成活2010头,成活率89.41%;母牛流产38头,难产犊牛死亡87头,母牛死亡22头。

1.32011年改良情况

2011年全县能适龄母畜有8311头,淘汰母畜982头,去势公牛1037头,实际配种黄牛6729头,配种率达到100.4%,复配524头,复配率7.7%。新生总数4862头,成活数4242头,成活率87%,其中公犊数2439头,成活数2163头,成活率88%;母犊数2423头,成活数2079头,成活率85%,难产数131头,流产数51头,难产母畜死亡数11头,难产犊牛死亡39头。

1.42012年改良情况

2012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9848头,淘汰母畜1477头,去势公牛1052头,已配黄牛6742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6%,复配数168头,复配率2.5%。新生总数4862头,成活数4242头,成活率87%,其中公犊数2439头,母犊数2423头,难产数131头,流产数40头,难产母畜死亡数11头,难产犊牛死亡39头。

1.52013年改良情况

2013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9848头,淘汰母畜436头,去势公牛1317头,已配黄牛6763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9%,复配数236头,复配率0.03%。2012年改良牛新生总数4596头,成活数3903头,成活率84%,其中公犊数2343头,母犊数2253头,流产数256头,难产母畜死亡数61头,难产犊牛死亡103头。

1.62014年改良情况

2014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10217头,淘汰母畜670头,去势公牛1164头,已配黄牛8212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1%,复配数189头,复配率2.3%。2013年黄牛改良新生,总数5091头,成活数4678头,成活率92.2%,其中公犊数3104头,母犊数1987头,流产数110头,难产母畜死亡数41头,难产犊牛死亡43头。

1.72015年改良情况

2015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8670头,淘汰母畜881头,去势公牛978头,已配黄牛8213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2%,复配数152头,复配率1.9%。2014年黄牛改良新生总数6540头,成活数6099头,成活率93.3%,其中公犊数3313头,母犊数3227头,流产数41头,难产母畜死亡数19头,难产犊牛死亡103头。

1.82016年改良情况

2016年全縣能繁适龄母畜9137头,淘汰母畜461头,去势公牛912头,已配黄牛8200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复配数96头,复配率1.2%。2015年改良牛新生总数6653头,成活数6146头,成活率92.4%,其中公犊数3630头,母犊数3023头,流产数31头,难产母畜死亡数11头,难产犊牛死亡58头。

1.92017年改良情况

2017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8887头,淘汰母畜201头,去势公牛484头,已配黄牛8125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3%,复配数102头,复配率1.3%。2016年改良牛新生总数7697头,成活数7165头,成活率93.1%,其中公犊数3677头,母犊数4020头,流产数10头,难产犊牛死亡15头。

1.102018年改良情况

2018年全县能繁适龄母畜8706头,淘汰母畜67头,去势公牛221头,已配黄牛8230头,配种率达到了任务的100.3%,复配数32头,复配率0.5%。2017年改良牛新生总数7686头,成活数7471头,成活率97.2%,其中公犊数4013头,母犊数3673头,流产数9头,难产犊牛死亡23头。

2改良实效

近十年来,不断加大黄牛改良工作力度,不断推进黄牛改良工作迈向规模化、品种标准化、经营规范化,在不断完善黄牛改良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优化各项改良技术,完善配种点的设备等升级改善改良体系的基础上,确保了参与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农民通过参与黄牛改良户均养殖4~6头改良牛,对黄牛改良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使群众确实看到黄改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示范引领作用也越发明显[1]。

3存在的问题

3.1工作制度不明确,工作责任不完善

县、乡(镇)、村(居)到配重点的配种员之间工作责任需要进一步细化,在液氮药物运输、资料整理、冻配黄牛等整个黄改工作环节中责任管理漏洞较多,严重影响黄牛改良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冻配操作不够规范,基础母牛普查不够细致,公牛普查去势不够彻底,登记造册不全面,建档立卡工作不完善。劣质公牛清群去势不彻底,导致随意杂交现象出现,势必影响黄改的覆盖面;黄改档案不全,后代母牛来源不清,保种选育没有规范开展,这些势必黄改的可持续进行[2]。

3.2配种人员力量薄弱

除配种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外,县、乡农技管理人员也严重缺乏,尤其是乡镇兽防所缺员过半,有的空无一人。现有农技管理及服务人员对黄改配种技术掌握不全面,黄牛改良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冻配母牛情期受胎率低,黄牛改良数据收录管理不到位。由于历年高校毕业的乡镇农技人员大部分根据乡镇政府要求,负责其他行政业务,基层黄改配种工作仅靠村级配种员,使改良技术指导和具体工作协调不够,出现县至村配种点之间跨越式管理模式。

3.3黄牛饲养规模小,缺乏示范养殖

全县黄牛品种资源较为丰富,但仍缺乏规范化良种繁育场和规模较大的奶牛场。在广大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奶牛多为农牧民个体饲养,户均饲养规模为2~5头,牛群结构较为混杂,养牛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有限,因此在种草养畜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投人都不足,进而影响母牛膘情及犊牛成活率。示范改良奶牛养殖基地严重缺乏,奶牛为主黄牛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酥油及其奶渣所占的比重超过70%,牛奶只能进行初级消费,奶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附加值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养牛户的收入,挫伤了他们饲养奶牛的积极性。总之,没有深加工效益,没有示范养殖带动,黄牛改良的效益大打折扣,这些严重影响黄牛改良的进程[3]。

4對策

4.1明确工作责任,促进黄牛改良

黄改工作作为“富民工程”,各级部门要继续将其作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将黄牛改良工作纳人县、乡(镇)年度综合考评范围,专项部署、专项落实、专项督查,落实县级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包户制度,实现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科技促动、群众主动的黄改格局。农牧部门要加大对黄改工作的推动力度,配齐专班工作力量,保证专项经费列支,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将责任压实,将职能实化,以责任促干劲,以职能促效益。

4.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配种水平

针对全县黄牛改良技术人员断档断层,配种人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加强对各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将实用技术普及到黄改各岗位人员当中。要完善黄改:工作制度,强化技术人员在岗履职督促指导,确保技术人员在冻配期间全时在岗,不得出现以人为因素影响冻配最佳时机的现象。要建好黄改实用技术人才数据库,对已熟练掌握冻配等技术的人员做好统计,分区域组建好管用、实用的当地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好这批技术人员传、帮、带作用,在实践一线培养更多、更年轻的人才队伍。

4.3扶持养殖企业,提升养殖规模

培育黄牛养殖大户、家庭牧场,扶持示范基地,积极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推进农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立足区域优势,依托产业发展,打造黄牛产业品牌。在产业基地上下功夫、在加工环节上下功夫、在销售环节上下功夫、在成果巩固和提升上下功夫。

4.4全面落实好整乡整村推进

按照山南市层面指示要求,继续对扎其乡藏仲村、充堆村、德吉新村、桑耶镇桑耶居委会、松卡村、扎唐镇羊嘎村、施贡村、吉林村等地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工作。整乡整村推进点要通过冻配改良、引进优质奶牛、实施短期育肥等方式淘汰当地牛,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培养奶牛养殖大户、组建奶牛养殖协会,加快黄牛改良化进程,尽早将95%存栏奶牛实现改良化。

4.5加大实施草畜结合增效工程

创建草业建设与黄改工作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发展饲草种植、加工协会,把饲草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继续加大人工种草示范基地建设同时,采取“开发散片、保持连片”及利用房前屋后加大人工种草种植力度,力争2020年新增人工种草面积达20km2。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工种草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好种植牧草、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微贮科学利用项目。

5结束语

扎囊县继续“沿江乡(镇)为重点突破、以全县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冻配为主、引进为辅”方式和“以荷斯坦品种为主”格局的基础上,结合上级黄牛改良工作指导文件和《县黄牛改良工作方案》要求,全力推动黄改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迈向扎囊县黄牛改良工作新台阶取得了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格桑加措,邬春华,陈景瑞、山南地区黄牛改良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藏科技,2014(2):55-58.

[2]洛桑次仁,米玛顿珠、西藏山南地区黄牛改良现状及对策研究[J].畜禽业,2014(8):52-54.

[3]艾麦尔艾麦提.阿克苏市黄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7):94.

猜你喜欢

进展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