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融合对广西企业走进东盟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2019-09-10李翠霞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越南

李翠霞

摘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文化是软肋。广西企业要想走进东盟,在东盟地区扎根壮大,就必须解决好走进东盟跨文化融合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企业走进越南在文化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建议。

关键词:文化融合  广西企业   越南

一、中资企业走进东盟的合作背景。

中国—东盟交通便利,经贸互补性强。双方企业有着山水相连的合作区位优势,来往方便。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符合东盟国家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中资企业通过在东盟设厂生产的产品销往有关其他国家,能充分利用东盟有的国家获得欧美提供的贸易普惠制;中美经贸摩擦,另外欧盟国家对中国的个别产品设置了关税壁垒而对东盟没有;东盟与有的国家(如日本、印度)实施了自由贸易协议,而中国还没有与日本、印度签署此类自贸协议;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8年12月30日开始生效,CPTPP里有四个东盟国家(越南、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而中国不在其列。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正在有机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升级,相互更大的开放了市场。而东盟有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有投资优惠政策。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东盟,尤其是越南。越南被称为是东南亚的投资热土。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在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排名中,越南营商环境排名由2017年的第82名上升至第68,上升14个排位。2018年5月,中国广西—越南经贸洽谈会在越南河内举行,洽谈会共签约6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19.6亿美元。100多家广西企业带来近200个投资合作项目涉及资源开发、农业种植加工、农机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制糖等方面。广西借助毗邻越南优势,近年来加密与越南经贸合作。广西在越南-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中发挥重要作用,越南连续17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二、广西企业走进东盟在文化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文化是软肋。广西企业要想走进东盟,在东盟地区扎根壮大,就必须解决好走进东盟跨文化融合这一问题。新时代下,广西企业在东盟投资日益增多,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意味着直接经济效益,决定广西企业能否成功走进东盟。因此,对广西企业走进越南的跨文化融合研究,为广西企业走进越南提出建议,将有利于广西企业扎根越南,从而走向东盟,扩大海外市场。

企业走进越南在文化融合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获得的越南当地商务信息不丰富,商务渠道过窄,制约了投资或贸易效益。中资企业对越南的市场动态、行业规划、发展政策等信息缺乏了解,信息渠道不通畅。一些中资企业在越南的商务渠道有限,认识的商务伙伴不多。有的中资企业在越南遭遇不透明、不稳定的投资政策,甚至面对贪腐、行政效率慢等问题。

二是不了解越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企业尚未做到入乡随俗。简单照搬本企业文化和在国内市场营销成功的经验,不重视本土化经营。有些中国经营者存在暴发户、优越感心理,既不入乡随俗也不遵纪守法,有时靠行贿来打理通关,在投资数额上夸海口而最后不兑现,过分重视签约仪式、庆典活动等形式化活动,高调张扬,少数中国人在越南的言行破坏了中国形象。虽然中国投资可以改善当地民生、有助于当地经济增长,但越南仍有一些民众和企业不愿意看到国外产品占领自己国家的市场,担心受到“经济侵略”。大张旗鼓的形式化宣传活动既会招来竞争者又会引起当地一些民众的反感,最好是“只干不说”。

三是价值观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越南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六。近年来,中越两国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双边贸易额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中越贸易逆差也在不断增加,越南媒体称之为“越中贸易严重不平衡”。可以看出,越南群众和媒体,关心的是在中越经贸合作中,越南是否为受惠国,而不仅仅是中越经贸合作的增长速度。

四是西方媒介的冲击。在越南,西方国际基于某种政治目的,利用文化媒介的手段丑化中国,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影响越南对中国的看法。西方媒介的不同视角解读,影响中国与越南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三、广西企业走进越南的文化融合对策

(一)了解和推进文化融合。几千年来,越南与中国文化相通,广西沿海沿江沿边,与越南陆海相连。中越文化融合具有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与越南存在现实的文化差距。文化传统包括风俗、习惯、宗教和语言等因素,文化的影响体现于一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工作风格、风俗习惯、社会的价值、法律制度等。

2018年,一项针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显示,在97篇关于中国文化的报道中,正面报道61.9%、中立报道33%、负面报道5.1%。相对于政治、经济等敏感性话题,文化话题更容易在主流媒体上进行传播,这也和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形象整体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有关联。调查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人群對“中国文学作品”“中餐饮食”“中国儒家思想观念”这三个因子都表现出较高喜好度。在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越大,交易成本越高,如果双方能达成共识,双赢区会出现,双方从交易中都能获得利益。

(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文化融合。企业除了在当地社会追求价值,也要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价值追求之一。越南龙江是商务部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也是越南第一个中国独资的工业园区、目前中国在越南建成的最大规模工业园区,该园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工业园的企业社会价值,体现在直接为当地劳动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0000 个,通过就业培训,使当地劳动力素质全面提高。截止目前,共计捐助各项公益事业资金总额超过140 亿越南盾(约65 万美元),项目包括维修民生路桥、疏浚当地民生河道、

(三)增强属地文化建设和企业各项管理规定并周知全体员工。为员工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倘若企业发生集体劳动纠纷,通常因并未制定公司管理规定,造成劳资双方各执一词之情况,需为健全整体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中资企业应参考越南劳动法令,制定企业人事管理规定,并依规定向各地劳动主管机关报备后,也可作为日后纠纷时作为参考依据。

(四)构筑媒体通道,做好媒体公关工作。近年来,部分越南媒体考虑自身立场或不查事实,对中资企业在越经商的行为进行歪曲报道,严重影响了中资企业在越南的形象。因此,跟媒体打好交道非常关键, 中资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加强与越南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建立稳定的媒体通道。与此同时,越南中商会也应与中资企业一起,建设好网站,共同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郭映珍,刘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文化融合的探究,东南传播,2019年。

2.裴春梅,文化对越南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研究,2016年。

3.古小松,越南文化的特点、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文化软实力,2018年。

4.部分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数据出炉,中国贸易报,http://ccpit.nanning.gov.cn/mcxw/jmdt/t1588432.html

5.中国东盟博览会网站信息

http://www.caexpo.org/html/2019/trends_0109/232112.

6. 环球网、凤凰周刊等网站

https://www.guancha.cn/Neighbors/2014_05_14_229635.shtml

7.申雪凤,中国文化形象在东盟国家的传播认知分析——基于对东盟六国调研,广西社会科学,2018。

8.翟慧霞,黄传斌,2017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分析报告——以东盟六国为调查对象。

9.谢卓华,西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能力研究(万方)。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时代下广西企业走进东盟的跨文化融合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越南
读图
越南·河静省
越南百里“银滩”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