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的爱情悲剧

2019-09-10闫书晴张文杰孙静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利落封建礼教诗经

闫书晴 张文杰 孙静

对于古代的爱情,因有着封建礼仪的约束,才使得爱情更加具有悲剧色彩。诗经中记载着许多的悲欢离合,都通过诗歌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不管是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或是少男少女对情人的盼望挂念,再或者是结合的婚姻逐渐走向灭亡,都不可避免的附带着一种悲剧色彩,这种悲剧色彩使得《诗经》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令人动容。

而《诗经·卫风·氓》便是这样的一篇记载着爱情悲剧的文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章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大致讲述了事情的原始:憨厚的少年假借换丝来与女子谈论婚事,对没有媒人而无法提亲感到愤怒。女子对心上人不合礼节的提亲表示宽慰,许诺让他秋日时节再来提亲。

之后的事情显得那么的甜蜜且美好,女子终日盼着少年来找她,在残缺的墙边静静等着少年的马车,女子求神问卦皆是良卦吉音,终于如愿嫁给了少年。可是当爱情的荷尔蒙退去之后,生活中的丑恶便渐渐浮出水面。

婚后女子恪守妇道,日夜辛劳,从未有过过错。可待家业渐成之后,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对女子满是厌恶,甚至用马车将女子送回家。古代的女子何时有过如意的地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连手足兄弟都对女子嗤笑羞辱,又何况无有血缘的其他人呢?

夫妻关系从一开始的郎情妾意到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这种悲剧,不单单只有爱情的成分在其中,关于亲情的蔑视和封建礼仪的束缚,使得这段悲剧故事的色彩更加浓厚。男子言行无状,不能履行承诺,违背誓言又抛弃发妻,丝毫不顾念往日情分,这是悲剧其一;家中的骨肉血亲不能怜惜宽慰女子,却对女子的不幸遭遇嬉笑羞辱,丝毫不念兄妹情分,这是悲剧其二;最后,封建礼教的束缚捆绑着男女之间的地位,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这是悲剧其三,而这也是兄弟姊妹无法怜悯女主人公的原因。

而女主人公却并没有向那负情之人乞怜,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与男子恩断义绝,不复相见。“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只是寥寥几笔,便写出了女子的恨意与决绝。被所爱的丈夫厌恶并抛弃,已经是不幸了,遣返回家受尽兄弟嬉笑,也是伤心至极,可女主人公并没有因此萎靡不振、念念不忘,而是潇洒利落地转身诀别,“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多么坚定而又凄苦、决绝而又无奈的回音!

她原本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像个太阳。对于开头的一、二章,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而被丈夫所驱逐归家,《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由此可见她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是多么的强烈。

那么,她真的能潇洒利落地抽身而去吗?“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见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伤心泪流不止;见到复关,便开心雀跃。乃至男子来迎娶时,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样一个纯情又痴情的少女,怎么能说忘就忘呢?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她所有的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也普遍存在于古代的女子身上。

对于不幸的婚姻,女子们无法爽快利落地脱身,要么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经营着婚姻,要么便是被休弃后的背负骂名苟且偷生,要么便是以死明志以示贞洁。诗中女主人公的悲惨经历,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受压迫损害的女子们的缩影,这种悲剧随着封建礼教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都可以在它们身上看到《氓》的影子。這种爱情悲剧折射出来的悲剧元素,不仅仅是爱恨情仇这么简单,更是反映出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苛待与迫害。

明知是悲剧却无法改变,这也是悲剧所在。

参考资料:

1、徐培均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2、方玉润  《诗经原始》   中华书局 ,1986

3、《诗经·卫风·氓》

猜你喜欢

利落封建礼教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利落人生
修身皮衣
飘飘“羽”仙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巧用《诗经》解难题
“三无”主义的利落极简设计风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