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学的角度来梳理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

2019-09-10鞠恒星张勇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美学文化

鞠恒星 张勇

文化产业的诸多发展元素当中都需要相应的美学审美情趣,中国自身的自然与人文環境所孕育出的美学有其自身的民族特性。而中国人关于美学的审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相应的变化。从与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所对于陶器制作技艺与纹饰完美追求,其次创造出辉煌的青铜文明。各朝历代创作出的文学、绘画等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史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学的不断追求所创造出的不朽的文化。然而文化产业这一名词引用的历史是十分短暂的。文化产业从诞生之初就与文化工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文化开始在社会意义上发挥经济作用的开始。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它的内容是于产品与服务上承载的精神性产物。而作为现代产业,文化产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大规模制造,二是市场化营销。文化产业生存与发展所凭借的也是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复制技术,二是商业市场。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量复制———生产出来,这是指它的技术环节。在商业环节里,复制产品通过发达的传媒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实现文化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技术与市场为互补关系,缺一不可。

一、研究背景

在倡导知识经济的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1世纪也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国家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美学在文化当中的作用也在相当程度上被商业化。但是文化的原生质是离不开美学的,文化不论以哪种形态存在都和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没有美学审美做支撑的文化产业必定是无源之水。所以从美学的角度来梳理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研究意义。中共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个论断在充分肯定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意义的同时,也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要求。

二、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对文化产业的旧状和现况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法是最基础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有基于整体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也有局部的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比较。以当代美学的理念为立足点,加强美学思想的时代性和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融会贯通,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二)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前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三、研究内容

(一)萌芽时期的美学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并且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着。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文化当中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文化产业从事者更多的关注文化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等。而评价文化产业的标准也是文化单位的数量、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总值、文化产业从事人员的数量等等。很明显的是初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度注重商业的现实利益,而忽略了美学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甚至存在部分国民对美学保持漠然的态度,认为美学是属于搞文艺创作的人员的义务和权利,与自身无关。群众对于文化产业当中美学的需求不大也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制作轻视文化美学的糅合。另外一个方面是在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阶段,由于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以模仿,文化产业需要一步步摸索,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所以对美学忽略的现状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二)全民美学的普及对文化产业的促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开始注重美学因素的融入,从近几年文化领域陆续推出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出来,文化产品的制作更加倾向于为消费者带来美的视听体验,而这种美学文化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也是因为有更多的消费者对于文化美学的支持。这与民众的美学意识与审美情绪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更加关注产品当中的美学体验,对于美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独特化,所以文化产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从消费者的美学体验需求出发,使得文化产业有更大的审美价值。

可以说,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成为了“文化产业”的前奏,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也大都具有美学的学术背景。文化产业强调的是文化艺术对产业的主导作用,强调产品的文化原创性以及情感表达的个体性与自由性,强调消费环节的体验性和愉悦性,作品内容更是体现出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所蕴含的普世价值观为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必要前提,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具有与美学相通的某些特质,它是“审美经济”时代的典型产业形态。

(三)当今文化产业与美学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美学能够塑造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消费中美的需求。文化产业也能推动某种美学审美的传播与普及,使得美学越来越成为大众化的审美标准。

在审视之时,我们既要看到文化产业同中国当代美学的矛盾性,又要试图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矛盾在于:“文从道出”的私人性无法与文化产业所诉诸的共同性相匹配,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主客分化亦同人与自然的统一相背离,但是,毕竟当代文化产业也具有与阴阳转化和互动类似的开放性结构,感性的数码技术可以和东方美学的道德情感相联通,这些都为两者的联通建构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美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印花派对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