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初探

2019-09-10张楠楠朱杰杨念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

张楠楠 朱杰 杨念

摘要:本研究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入手,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分别为高校创业教育配套薄弱、高校的创业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考核标准不明确、创业生态系统环境仍需改善,接着结合系统论的方法初步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出构建思路,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更为细化的评价体系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考核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随着科技更新速度的日益提高,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双创”逐渐成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流,由于该领域开放性强、准入门槛低。因此人人都可以较便捷的参与其中,成为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受益者,而由此衍生的新产品、新业态也层出不穷。以此为契机,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时代特点,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基础,有侧重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青年大学生。同时,创业行为是一项社会活动,实践性、整体性和经验性是其主要特征,外在环境的变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敏感性非常高,这就导致了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单纯的从某一个方面出发,还应该将各方面因素协同考虑,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目前时代特点良性循环互动的创业环境,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就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展开讨论。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自2002年在清华大学等九所高校开启创业试点教育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时间。然而,相对于国外高校,我国创业教育起步仍较晚,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创业教育逐步显现出常态化的特点,但仍然以高校及行政机构引导为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对大学生创业项目予以资助和优惠政策,从财政和社会等渠道对创业环境加以完善,但是相对于创业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而言,显然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入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仍然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是高校创业教育配套薄弱。在高校教学环节,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由思政课乃至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鲜有专门讲授该门课程的专任教师,因此教师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钻研程度有限。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没有配套的实践环境,使课本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该门课程的时代特点鲜明,要求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然而高校对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的配备均缺乏支持力度。学生也往往将该门课程简单的当成一门副科看待,学习目的以修学分为主,大部分同学和学生家长把考公务员、考研究生、考雅思以及国家司法考试等资格考试作为大学时期学习的主要目标,并没有看到创业课程将来可能会对自身产生的深远影响。许多家长抱着传统观念还认为相对于铁饭碗而言,创业是没有前途的工作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往往流于完成作业等基本形式,对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参与度不够。

其次是高校的创业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在组织创业教学的活动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创业类课程案例多,这门课较其他专业课好上,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对案例使用较多,表面上看形式非常热闹,却忽略了创业知识的精髓,使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往往造成针对性不强的后果,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创业行为的理论认识,对学生理论基础的教授不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也难以保障。同时,案例陈旧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瞬息万变的大环境脱节,虽然学生经过了系统学习也加入到了创业活动中,却不能较好的适应真实的市场环境。

再次是对学生创业能力的考核标准不明确,从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来看,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资质证书,其作为一门职业资格证书来考核也并不现实,与此同时,在高校中采取传统考试方式去衡量其创业能力也不科学,大部分高校通过就业率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水平,但就业率中包含创业促就业的学生比例却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所以在创业教育的水平评价方面仍然很难形成一套完善客观的评价体系。

三、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基于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首先是高校层面,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力军,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在教师的培养和教材的选择上应加大力度,使创业教育真正被重视起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加大课程改革的进度,丰富授课的方式,完善课程体系内容,老师教授的知识不光侧重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应该侧重于经济学、人力资源、互联网方法的知识,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性,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并能具备创业者应有的综合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在项目真正面对市场考验的初始环节,先在实验中心中模拟运行一段时间,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对于那些有突出表现的大学生应设立相应的奖助学金予以进一步支持。

其次是社会层面,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助力,雙创教育不是独角戏,仅靠大学生的力量是很难真正将项目落地的,因此应充分利用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的帮助,例如科研成果转换平台的支持、依托企业资金赞助学校创业基地的建立以及创业项目所在行业的支持,这样才能更有效率的发挥各方力量优势,使方方面面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得到整合,使创业活动取得高质量的发展。

再次是政府层面,政府应继续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创业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制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实现理想的契机。在制定考核教育质量的制度时,将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改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项目和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并制定相应标准,鼓励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四、结语

通过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校、社会、政府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成果孵化基地,才能使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创业生态系统各方的优势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发展。

基金项目:

1.2018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研究”(课题编号:GH192035);

2.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慕课校本化: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JG462);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
森林抚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政府职能与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互联网+”下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移民安置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及水土保持工作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