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

2019-09-10王绍龚 刘景华 步宇飞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服务型市场经济

王绍龚 刘景华 步宇飞

摘要:本文从服务型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及市场主体的影响两方面对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分析,并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就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在1998年的行政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到了2004年, 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从而标志着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转向了实践。

二、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分析

(一)市场经济下服务型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弥补

1、公共物品的供给。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的所有使用者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和非盈利性,使得私人承担无法获得受益,这与市场机制的逐利性相悖,最终导致无人生产公共产品。服务型政府便应在此时站出来,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市场便利。

2、外部负效应。

市场的交易常常会对第三方或者环境做出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服务型政府要做的主要是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和法律,尽可能地减少负外部性,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政府。

3、自然垄断。

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特性,因此在这种机制下,市场会趋向于只有一个供应商,从而形成自然垄断。这些自然形成的垄断是市场无法限制的,它们必须接受政府某种形式的管制。

4、不完全信息,即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下,厂商所生产的产品通常是通过中间商,间接转向消费者群体。这就带来了信息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为了改善市场功能,就要做好公共服务,为市场增加信息供应,消除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就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保护或标示商品信息,对明显不安全的商品实施管制则可视为是向那些无力或无意收集信息者提供信息。

(二)服务型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服务型政府对市场主体,即厂商的影响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服务与监管。

一方面,作为服务型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始终是以市场为主体地为,政府起到的只是一个服务性作用,补充和弥补市场的不足。政府的服务性体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就使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给,而不能如同私人物品一般由市场供给。因此,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必须承担起一定责任,为市场主体分担压力,承担起公共物品供应的重担;其次,服务型政府有助于为厂商传递信息,从而减少厂商因信息不完全而带来的高额的交易费用,降低厂商成本,促进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

另一方面,市場的逐利性使各市场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保证道德性的长期存在,往往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等诸多问题。而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一元,需要通过对各类市场交易中市场主体的资格认证、交易行为和秩序的规范约束、交易权益的保护等监督管理, 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竞争的效率。

三、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中国走服务型政府道路的必然性

首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正是与服务型政府理念紧密呼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即政府只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在民主选举下产生的国家的“管家”。

第二,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体现。服务型政府是以民本位为核心,本质上是公民控制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公民的视角,站在公民的视角来看民主政治:民主不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固有的权利。

最后,服务型政府将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促进反腐败工作的进行。服务政府的基本内涵之一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强调政府要对自己的义务尽力尽责,同时不得拥有除其义务之外的其他权力,即服务型政府同时也是有限政府。

(二)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自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后,中国近年来一直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着。那么如何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呢?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实现政府的服务性质,就必须要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率先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树立服务理念,勇于乐于做人民公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人民、为市场提供服务。政府为市场主体和市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另一方面,被服务者同样会为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部分的费用通常作为各企业或公民上缴的税款存在。政府的行政行为理应以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服务为目的。

其次,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不同,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种有限的政府。政府将不再具有无所不包无所不揽的职能。这就要求服务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好以下几点转变:

第一,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政府既然确定了在市场经济中做一个服务者的身份,就要抛弃它的主导地为,抛弃它在市场经济中的管家身份。发挥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只起到弥补市场缺失和漏洞的一个服务性质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第二,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社会整体目标转变。这就要求政府对只能重新定位,再不削弱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为的同时,加强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占位。政府行政的着眼点应该定位于社会整体的长远发展,即从单一经济目标向社会整体目标转变。

第三,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审批曾以政府控制和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手段的身份长期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但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减少或取消政府管制和审批,从而便于市场主体自由进出、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侯方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分析[D].湖南大学,2005.

[2]李鑫.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J].辽宁经济,2004(11):57.

[3]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服务型市场经济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