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

2019-09-10高文俊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高文俊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回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为了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需要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更加清晰和完整的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而提出的伟大构想。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概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首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哲学层面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的历史。”[1]因此,“世界历史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的历史,即世界整体化的历史。”[2] 其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不是抽象的,而是物质范畴。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3]最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认识到了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阶段,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这种解放只有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系统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意蕴,以下将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生态五个层面进行阐述。

政治上相互信任是各国之间进行合作的首要前提。为了各国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平等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霸权主义。经济上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程度愈来愈深,为了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发展,必须要同舟共济,互相包容,打造贸易自由、投资便利的市场环境。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重视文化的“和而不同”。各国应共同努力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以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成为合作的人文基础,真正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人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友好,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国际交往道路。生态上尊崇自然、绿色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总书记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将中国国情同世界发展相结合产生的新时代构想。

(一)利益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经济方面的辩证解读

在人类共同利益凸显的今天,需要各国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发挥积极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利益共同體。随着世界历史理论的不断发展,单个人或国家的利益需要在共同利益下得到实现,由此产生了各种利益群体,如阶级、国家等。马克思认为早期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是“虚假利益共同体”,若想实现“真正共同体”就必须要对“虚假共同体”进行扬弃,等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是命运相连的真正共同体。

我国当前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社会发展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会面临各类矛盾和问题,中国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自身的发展和行动,与各国共同努力,共享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成果。

(二)政治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理论政治方面的辩证理解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者反作用于前者。因此,政治权益作为人们的基本权益,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政治共同体的实现是人们实现政治权益的载体。但马克思早期对政治共同体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虚假政治共同体”,要想推翻虚假政治共同体,就必须要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完成全人类的解放。

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处理各国关系时,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用真诚互信的态度沟通合作,打造真正的国际政治共同体,使世界各国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理论人本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4]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整体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并非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得到实现。想要得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解放才得以真正实现。

当今世界,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多种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每个国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行动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归宿是一致的,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合作共赢,共建共享,打造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3]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巍编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