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材料在德育教材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

2019-09-10严红艳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材料教材情境

严红艳

摘要:阅读材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极其总要的课程资源。本文通过调查,对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进行详细了解,进而分析影响阅读材料使用的因素,并就阅读材料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阅读材料    教育资源

阅读材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极其总要的课程资源。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认识阅读材料的地位和作用,发现其隐含的内在价值,对于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推动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阅读材料的设置无疑体现了编者试图丰富课程资源,扩大教材的可读性与内涵,以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素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材料使用的情况不尽人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课时限制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

新教材内容多而课时少是教师反映的普遍问题,按教学大纲规定每周3课时,实际上大部分学校由于考虑到专业课的需要,对德育课进行压缩,只开了2课时甚至1课时,课时不够致使教师去除了具有弹性的阅读材料部分,而活动课本身很受学生欢迎并且是运用阅读材料的很好课堂形式,但也由于课时较少问题致使活动课也大大减少了。

2.教师的态度影响阅读材料的使用

教师对阅读材料的态度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材料的使用,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不重视而认为是不重要的,忽略材料的阅读。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但如果学生不去阅读,材料就成了一种摆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材料的内容进行适时指导,把材料融合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要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将部分材料内容穿插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将其作为新知识的一部分纳入学生知识结构。

3.阅读材料本身原因造成师生对材料的不重视

材料的教学功能相对比较隐性,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思想上对材料的不重视。有些阅读材料和教材正文内容联系不够密切。如第7页的相关链接“感恩”、第69页的阅读材料“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等,它们跟本节内容没有实质联系,学生阅读后收获不大,教师在使用时也有些困难。还有些阅读材料节选自报纸等资料,尚未做教育形态的加工,語言叙述性太强,数据资料又显得内容枯燥无味,这显然难以引发技工学校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把握。

4.学生的兴趣影响阅读材料内容的选择

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他们大多选择阅读故事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抓住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应抓住机会,扩大材料的辐射面,当学生显示出浓厚的阅读热情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材料读物,从而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视角把握理解知识,不断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基本是紧扣教材知识点儿设计的,教师作为教材的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把教科书的功效发挥最大化,才能最终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一)利用阅读材料发挥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在每单元前都有一段叙述性的阅读材料作为课题引言,它既是对本单元所要讲述问题的提示,也是对本单元所要讲述内容的指点;它既表明了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发挥了承上启下作用,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教学的范围和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和目的。单元前的这段阅读材料既可作课前自然导入时的精要介绍,也可作为整课讲完后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涉及到相关的引言时,就要把握上下文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进而过渡到新的知识。

(二)利用阅读材料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需要情境,情境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些阅读材料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我们可以以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背景作为其生长点和衔接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阅读材料“树上坚硬的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得知一棵树的木节处最坚硬,而这木节的部位是因为这里受过伤,因为受伤,使它变得更坚强,人生何尝不是呢?这些贴近生活的材料,可以使教师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深化和巩固正文知识。

(三)利用阅读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它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感、新鲜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对问题做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故事,可以增添课堂情趣,活跃学生思维,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请客”讲主人违背规律将牛奶储藏在奶牛身上的故事,该故事生动直观、诙谐有趣、意味深长,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一知识的真谛,学生的思想在笑声中得到了升华。

(四)利用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设有大量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类似的句子。“想一想”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遨游,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议一议”“说一说”,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推理、想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布置预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在课前先行完成,再根据课堂师生互动所得结果进行比对,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这些句子的作用,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达到“知”导“行”的目的。

(五)利用阅读材料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德育课作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启蒙课,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基本知识。但为了忠实原著精神或加深理解知识的需要,新教材中精选了一系列名人名言、谚语警句,这些材料言简意赅、生动优美、寓意深远,闪耀着先人思想的光芒,且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在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教学时,必须对材料有准确、深刻的把握,并将其所蕴含的寓意与教材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正文知识的理解。

(六)利用阅读材料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每单元后面的阅读材料包括思维拓展等,都是由编者经过精心编选的事例、案例或短文构成。设置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运用新的情景材料,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尤其是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这些材料的后面由编者设计的几个提示性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際问题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后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到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当堂深化,切忌拖拉,错失最佳的学习时机。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了解的有关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知识,虽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但仍不是道德教育的归宿。将德育课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德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3] 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10:10-23

[4] 孟四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0:2-9

[5] 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20

[6] 傅建明.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57

[7]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3

[8]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18-322

[9]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主编[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274

猜你喜欢

材料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可爱的小瓢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