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econdLife中开展特殊教育活动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2019-09-10王路
王路
Second Life ( 第二人生或二度人生) 是一个在线三维虚拟世界,目前正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机构的聚集地。通过设置一个账号,用户能创建一个虚拟的角色作为自己的替身,并使用自己个性化的外表。这个由旧金山的林登实验室提供的软件允许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创建任何事物,用户可以购买和出售土地及他们自己创造的物品等。这个世界本身以及里面的经济生活与我们现实的“第一人生”非常相似,许多虚拟场景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图1是第二人生软件的登陆界面,图2是美国总统大选时希拉里在第二人生的展区。
所谓虚拟世界,是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人类网络行动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行动空间[1]。虚拟世界为特殊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但是,在虚拟世界中开展特殊教育活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继续探究虚拟世界的教育潜力,挖掘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而Second Life虚拟世界对残疾人群(较适合于听力、智力障碍学生,对于部分低视力学生则可以通过使用光学助视器材[4])的全面培养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1 技术支持问题
首先,作为一项新的互联网技术,虚拟世界本身也存在着问题。第一,硬件配置要求较高。第二,网络传输速度要求高。
2 服务支持问题
尽管Second Life注册用户超过几百万,且增长迅速,但后续的支持与服务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尤其是残疾学生,信息素养相对偏低,在Second Life中他们目前最希望得到的是有关Second Life的使用技能教程,在虚拟世界中技能的缺乏阻碍学习者创造力的发挥。而现代网络教育中虚拟学习环境的访问性差、残疾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特殊教育过程的艰难和复杂性[5]。
3 教育实践空间有待挖掘
就目前而言,在Second Life中已经开展的主要的教育实践的形式有:在虚拟世界中以班级形式开展的教与学活动,支持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导师指导下的研究工作;主题式的非正式讨论以及一些文化艺术展示等等。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仍然处在对现实世界的“模拟”阶段,学习者能够很快适应新的虚拟环境,实现场景“迁移”、活动“迁移”。然而,虚拟世界的教育功用尤其针对特殊教育的应用绝不止于此,其更大的拓展空间需要我们开发。在虚拟世界中,如何保持特殊学习者的持续动机,是否可以开拓新的特殊教育形式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4 虚拟空间的信息真实性
Second Life毕竟是虚拟的,它在提供一个仿真交流沟通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悖论:用户创造的化身有着天然的伪装功能,这使得这个虚拟世界中充满了虚假和谎言[6]。
Second Life已经在一些教育工作者中起飞,而他在我们国内的应用尤其是对特殊教育的应用可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未来的道路将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晰。“Second Life有非常大的潜力。”米勒说,“虽然推广还需假以时日,且还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我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否定这种新学习体验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望Second Life能够在特殊教育中对残障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其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鹏志.从混沌走向共生——关于虚拟世界的本质及其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
[2] Spring Survey Educators in Second Life.http://www.nmc.org/pdf/2007-sl-survey-summary.pdf,2009.
[3] 张渝江.學校进入Second Life的世界[J].信息技术教育,2017,2,pp: 27-29.
[4] 学校课题组.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和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1,pp: 31-34.
[5] 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残疾人群的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6,pp:13-15
[6] Second Life的虚拟现实问题[J].软件世界.2015,pp: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