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变革
2019-09-10何秋宁
何秋宁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培养具有语言能力、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品质等全面能力的人才成为当今之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以及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两个关键维度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落实和实现。本文主要论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最终达到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形成的目标。
关键词:学科素养;英语教学;教学变革
一、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语文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信息技术素养等与外语有密切联系的素养,而这类素养的培养与外语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与人格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其中,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变革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必备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二是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在其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变革不再是传统教学的只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而是全方位地贯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构建时,我们努力以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基础,加强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能力全面,人格健全的全人。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变革
1、课程内容的重构
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首先要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调整。以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以往的英语教学主要以语言技能学习为主,但现在可以梳理出具有凸显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人文素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主题,对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课堂教学的整合中,我们应该更注重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结合。因为外语课程的建设不是去培养外国人,而是培养能够跟外国人进行交流的中国国民,中国的故事能够与西方或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沟通。所以我们要通过文本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2、教学方式的变革
(1)确保教学设计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教师针对自己的班级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翻转课堂,任务教学法,以及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技能学习过程中使用推理、分析、归纳等批判性思维的高阶思维。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学生慢慢养成了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习惯。
(2)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阅读能力生成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阅读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在对话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人格提升,就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重视教师的引导、启发、推动作用,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这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条件。
(3)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仍以阅读学习为例,传统的课堂将阅读看成是learning to read,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批判性閱读是Reading to learn。把它作为理解、反思、评价以及运用文本和作者对话的一个过程,加大参与度。对文本的解读要进入思辨领域,直面文本,而不是直面词汇和和语法。因为阅读是一种思维,所以一定是创造性的、建构性的。它会把很多概念分类归类,通过思维的各种方式,观察类比、分析推断、归纳演绎。评判、对话反思、建构创新,把内容和思维看成整体去思考。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阅读能力,而且具有审美情趣、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
五、结语
长期以来,英语学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中小学乃至大学开设的英语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目标设置方面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受这一认识的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英语,英语课程可有可无,因为并非每个中国人今后都需要使用英语。其实,以上观点是非常片面的,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基于学科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变革,从育知走向育人,对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