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019-09-10刘卫雄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刘卫雄

摘 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以此来提升文化品位,在关注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探究

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朗读篇目,作为我国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中充斥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也包含道德因素。在进行文化积淀的同时,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对当前篇目进行阅读,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现在来说,传统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增强爱国精神,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促进整体文明建设。比如在进行《愚公移山》一文时的阅读时,经常把文中的思想理解为征服自然的理想,同时在此文中也体现了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但愚公移山在传统文化中所显示的道家思想是:凡事都处在运动之中,同时事物的关系是具有相对性的,也是处在运动和变化发展中的。对于认识世界的方法来说,文章中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对于静止的世界观和方法,传统文化也给予了一定的批判。正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因此世界不是处于不变的运动中的。对另一篇文章来说,《鱼我所欲也》其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所要体现的是舍生取义,但其中都是在人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传统文化中解放的核心思想即为人。对于人来说,其作为社会中的核心因素,同时,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要进行人的重点关注。对于人的自然属性来说,主要是讲了品性和道义这两个方面。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其价值属性。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作品解读缺失的内涵探究

这些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存在一定的缺失。在人教版教材中《论语十则》中通过对我国先秦文化进行了解,随后进行儒家文化的理解,在构成完整体系的同时,从而能够通过分层来进行中华文化的认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对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多关注,很难对传统文化的作品进行解读。在当前来看其文化内涵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如下:

1、语文教学视野狭窄。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成绩以及知识能力目标过多关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考试重点内容的灌输及理解,从而使教学的重心有所偏移,忽视了情感价值观目标,因此导致教学视野狭窄,学生学习动力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由此现状所延伸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阶段性目标过多关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长期建设目标就会被忽视,在教学中其教学质量只会是停留在教书层面并未对其教学内容所阐述的真正内涵及理念进行升华,由此造成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作品解读内涵缺失。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学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教师通过对文言文进行讲解,随后进行知识整体背景的介绍,在《论语十则》中为了应对中考,因此只对其中的词义进行重点掌握。同时通过对文章的全面分析,随后进行背诵以此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大意。将应对考试作为整体的教学目标,对于经典篇目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进行解读,从而丧失了其价值。

2、思维定势影响了传统文化作品解读

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长期生活在提倡新文化的社会中,同时对于旧文化又有了一定的批判,对于当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来说,在文化中很难给予应有的理解。同时在这样的文化中,教师经常采用革新的思维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审视,教师在进行文化的接受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扭曲,同时丧失了对于民族文化审视的智慧。

3、实用主义教学观念的人

在现阶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其竞争也逐渐加大。对于教育程度需求增加的同时,其功利化较为明显。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探寻程度逐渐降低,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所承担的民族使命。对于初中小学现阶段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其中文言文单元都是一些经典篇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世说新语》但是这些篇目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现阶段以中考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丧失了一定的地位,对于一些不在必考范围内的篇目没有进行讲解。因此,功利化和实用主义严重使得传统文化的内涵缺失。

三、提升传统文化地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策略探究

第一,教师要树立语文教学观,通过拓展语文教学事业对其新课标精神进行认真领会,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视野和高度,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使命作为当前的目标,同时在教书的基础上,教师要理解育人这个观念。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品格,在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基础上发挥传统文化的功能,进行学生的塑造。例如在《爱的教育》一文中教师应通过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内涵,在情感的熏陶下得到心灵的升华。同时应该将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目标进行结合,通过树立阶段性目标在长期目标的基础上,促进新课标精神的落实和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第二,教师应进行自身素养的提升,通过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文化的先进性进行关注,以此来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通过将其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进行传统文化的审视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将其提升到语文教学实践方面。除此之外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的思想,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品德培育作为教学的目标,在知识传承和文化的统一中进行文化底蕴的发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行自身思想和道德的升华。对于在《塞翁失马》的教学中,应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使其上升到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进行课堂创新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视频或情境扮演的形式以此来进行学生品德的培育,在对价值观进行升华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文化内涵的落实,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后通过加强文化实践,在日常的教学和课程实践中,将优秀的文化观念和心境内化为学生的品格和素质。通过采用作业布置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价值引导,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05):132-133.

[2] 常璐.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53-15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