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撤点并校”后社会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9-09-10唐丽
唐丽
摘 要:2001 年起,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陕西省白河县城关镇也执行了“撤点并校”政策,该政策给城关镇带来效益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解“撤点并校” 后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解决后遗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本文以城关镇为样本开展了调查研究。经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城关镇“撤点并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小学生辍学率上升、安全隐患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与管理难度增加;乡村与城镇教育朝两极化趋势发展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研究
1、引言
“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数年来备受争议。2001 年起,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异,教育部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摒弃“村村办小学”的模式,采取“集中办学”的模式。致力于推 进我国乡村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节约 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随着撤点并校浪潮的不断推进,“撤点并校”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及社会成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位于陕南山区,属国家级贫困连片区,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基础教育亟待改善。为促进城关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 优化整合,城关镇也实行了“撤点并校”政策,该政策给城关镇带来效益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促进城关镇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选择对城关镇“撤点并校”这项举措进行研究。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城关镇为例,通过整理调查白河县现状资料,以及问卷调查分析,来比较“撤点并校”前后农村中小学校数量的变化,了解白河县农村中小学学生、家 长、教师、学校等不同社会主体对“撤点并校”后的态度。从而发现“撤点并校”政策给白河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带来的成效以及相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最终结合白河县的县域乡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以达到促进白河县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平衡发展的目的。
2、陕西省白河县城关镇“撤点并校”概况
(1)“撤点并校”给城关镇带来的好处
①“撤点并校”给城关镇学生及家长带来的好处
城关镇执行“撤点并校”政策前,农村学生只能在教学环境简陋的农村教学点学习,没有敞亮的教室,也没有整齐的操场,甚至没有舒适的桌椅。农村教学点合并到城镇后,农村学生就能够和城镇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下学习,享用同样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不仅改善了学生的教育环境,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城关镇“撤点并校”顺应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潮流,农村教学点合并到城镇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生活在城镇,一方面,在城镇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监督孩子学习,陪伴孩子适应新环境。
②“撤点并校”给城关镇学校带来的好处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热潮,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村适龄生源减少。集中办学,将农村教学点合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撤点并校”后,政府将大量的财政集中投入到新学校的建设与运营中,學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城关镇“撤点并校”政策也促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农村教师去到城镇学校后,有许多的进修机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不断改善;教师归属感增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3、城关镇“撤点并校”后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撤点并校”虽然给城关镇义务教育的发展来带了很多益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解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者这四个不同社会主体对“撤点并校”政策的态度,发现“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
(1)“撤点并校”学生与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调查发现,“撤点并校”后,仅有33.9%的学生求学期间是住家的,其他亦或家人租房陪读,亦或留宿亲戚家,亦或寄宿学校等等。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家长租房陪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支出。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甚至有很多家长因经济状况欠佳致使孩子辍学。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中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人格的塑造以及人个性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借宿亲戚家可能存在与家人情感日益变淡的问题,不利于孩子早期良好性格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也造成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寄宿学校,一方面便于学生学习,与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小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寄宿学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于“撤点并校”成效,学生和学生家长作为最直接的受众群体,是最有发言权的,而学生成绩是最能反映事态的客观指标。通过调查“撤点并校”前后学生成绩的变化,我们发现只有 27.68%的学生成绩有显著提高,甚至有12.43%的学生成绩呈现下降趋势,与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叉分析发现,仅有37.85%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说明“撤点并校”后,学生自身需要作出改变。而如何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变,也是给基础教育留下的难题。光有物质供给是不够的,“撤点并校”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及学生家长作为“撤点并校”政策的最直接受众群体,对“撤点并校”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项政策的成效,应该受到格外重视。通究调查发现,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城关镇“撤点并校”满意度状况不容乐观,非常满意这项指标只有约9.6%,不满意指标包括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占到约16.38%,这项指标尤其值得重视,证明了“撤点并校”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也佐证了此项研究调查的必要性。
(2)“撤点并校”后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满意度
农村学校撤并到城镇,农村教师的工作流向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难题,通过 调查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在农村教学点撤并后主要有四个去向:去新学校教原来的课程,去新学校教与本身专业不对口的课程,因新学校教师过多转为工勤岗,退休。其中去新学校教与本身专业不对口的课程约占到43.65%,从这点可以看出,“撤点并校”政策执行过程中,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工作,但是加大了部分教师的教学压力,新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急需优化的。
农村教学点的撤并,农村教学实施和教学设备的处置也成为一大难题。本次调查了各个村子学校撤并后的用途,发现有约32.04%的农村学校被闲置或者废弃了,约35.36%翻修为民宅,走访发现有些村子的村民以购买或租赁的方式将教室转变为住宅,约32.6%转做了他用,如村医务室、村委会、农机站等等。就后两种方式而言,一方面,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但是第一种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乡村文化的消亡,随着乡村教学点的消失,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被荒废,乡村文化也随之萧条。
教师与管理者也是“撤点并校”的直接受众群体,同时,教师及学校管理者 作为知识群体的代表,其看法与态度客观性更强,对评价“撤点并校”这项政策 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对“撤点并 校”的满意度总体比较乐观,但是非常不满意这项指标也高达约 15.47%,这点是我们不容小觑的。
(3)调查结果小结
通过对城关镇“撤点并校”后社会满意度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撤点并校”的社会满意度指标应该是中等偏上的。说明“撤点并校”政策给城关镇农 村基础教育事业带来的好处是可观的,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降低了调查对象的期望。下文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 对策与建议。
4、城关镇“撤点并校”存在的问题
(1)辍学率上升。“撤点并校”政策下达到各个地方,因为某些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导致盲目撤并问题的发生,使得教育改革方向偏离原目标,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大规模“撤点并校”,不仅使农村的学校日渐萧条,农村教育出现“人去村空”的惨淡局面,而且学校盲目跟风撤并,滋生了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从而使农村小学生辍学率回升。
(2)“撤点并校导致的教育成本的转嫁,孩子教育投入比例占家庭总开支比例有所增加,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1城关镇执行“撤点并校”政策后,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的求学路程增加了,用于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支出显著增加。学生寄宿学校或家长租房陪读,家庭也相应增加了食宿支出。此外,“撤点并校”前,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多来自父母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撤点并校”后,某些家长不得不随孩子租房陪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入不敷出。家庭经济拮据。
(3)农村学校的教师去到新学校多转为工勤岗或是教与本身专业不对口的科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教师的教学压力显著增加。其次,随着农村教学点的大规模撤并,农村学生纷纷流入城镇的学校,城镇学校远远超出教育承载力,从而导致了巨型班级的产生,相应地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与管理难度。
5、城关镇“撤点并校”遗留问题的对策分析
随着农村学校大规模的撤并,城镇学校的承载力不断受到挑战,虽然新学校 与旧学校相比有很大优势,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关注学生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人生安全,一方面,可从小学生自身出发,学校在日常教育里可加 入安全教育模块,多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呈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向孩子灌输 安全思想,以此培养和加强小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外部消除安全 隐患,学校可引入校车机制,并对校车严格监管,完善落实交警护学岗岗位职责。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属于人格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期,需要给予尽可能多 的关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 的沟通,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与帮助;家长应 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关怀,同时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形象,多给与孩子鼓励。
(2)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为满足学生的知识文化需求,应修建舒适的图书馆,并引入各类书籍,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为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引进先 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开展一些科研活动,设立科学实验室等;最后,为营造 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应该修建标准化的教室、操场以及食堂、学生公寓等。
(3)完善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的学科模式偏重语文和数学,这种学科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一,可以增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 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二,可增设劳动、手工实 践类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可增设自然科学实验类课程或开展小组课 题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造力。为解决新学校教师教学压力和管理压力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 去”的模式,一方面,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实行人才储备战略;另一方面,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学习其他学校优秀的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基本素养,实行人才培养开发计划。最终打造一支服务学生的优秀师资团队。
(4)借助信息化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也可以借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班级内学生家长与老师建微信群,或家长与老师互留社交账号等。通过互联网家长可以实时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可视化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不仅可以讓家长放心,也能够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君,蒋贵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美、日两国经验比较与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2).
[2]梦创.一个华侨老教师看中国农村教育的“撤点并校”[J].教师博览,2010(6).
[3]祝小宁.成本转嫁与校车安全管理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2).
[4]苏群,徐月娥,陈杰.免费义务教育、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辍学[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