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荳之微看庙堂之高
2019-09-10王艺瑾
王艺瑾
摘 要:《红楼梦》中塑造的刘姥姥形象看似“芥荳之微”,实则有深奥的意义。不仅形象本身呈现出幽默色彩,并且烘托出其他人物形象,还通过刘姥姥的眼睛为我们呈现了贾府主要人物的室内陈设,帮助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刘姥姥形象作为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形象;意义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既塑造了立体丰满的大人物形象,又刻画了入木三分的小人物形象。其中“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1]的刘姥姥,正是小人物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刘姥姥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刘姥姥形象
刘姥姥是在曹雪芹认为荣府事件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的情况下出现的。刘姥姥见证了贾府的兴衰,将整部小说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浑然天成的网状结构。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自身性格具有丰富性。
(一)久经世故、机智乐观
在困难面前,刘姥姥迅速想出对策,利用自身的交际能力,“蹭”到荣国府,见到荣国府的管理者王熙凤,得到贾府赏赐的二十两银子,改善生活条件。
(二)滑稽幽默、大智若愚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能够通过巧妙圆滑的对话,讲述新鲜故事,逗得贾府上下欢欣。
吕启祥在论及东方女性时说:“东方女性气质更为本质的东西,是她们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艺术和特别良好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她们不仅敏感细致善解人意,而且睿智果断,堪当大任。”[2]这一评语给予刘姥姥是恰当的。
(三)知恩图报、侠肝义胆
在一进荣国府得到贾府二十两银子接济之后,刘姥姥第二次便带了”枣子倭瓜并些野菜”来到贾府。当贾府被抄家,他人避之不及时,刘姥姥却三进荣国府。
二、刘姥姥形象的意义
(一)展现贾府建筑的空间形象
贾府建筑群的第一次亮相,是通过林黛玉视觉的游走,使贾府的面貌得以部分呈现。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曹雪芹为我们再次呈现了贾府建筑。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又再次借刘姥姥的眼睛,和贾母的视角,为我们交叉呈现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怡红院等建筑外景以及内部陈设。
“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上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床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通过描写潇湘馆外部环境的苍凉以及内部环境的清幽,馆内散发出的浓浓书卷气息契合林黛玉清新脱俗的气质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当刘姥姥等人来到探春房中时,“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3]由此可见,探春的秋爽斋十分大气文雅,符合探春阔朗干练、威严洒脱的性格。
饭后贾母等人又来到了薛宝钗的住所。“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4]蘅芜苑内的陈设也体现了薛宝钗恪守封建礼教,压制内心情感的性格特点,景物的“冷、清、香”的特点,也暗示了,薛宝钗虽然冷静理性、处世圆滑、“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得到众多人的赞许和认可,最终却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冷清结局,体现了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和残害,使宝钗成为殉葬品。
刘姥姥醉酒解手之后,来到了怡红院。“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房间的特色就是女性化,暗示了宝玉“怡红”的性格特征,对纯情少女的喜爱与赞美。为之后宝玉失去知己林黛玉,与薛宝钗经历没有爱情的婚姻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结局埋下伏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更见悲哀。
通过刘姥姥这一客观的叙述者,我们了解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住所中的装饰陈设,曹雪芹以妙笔将建筑美学原则融入到主人公的室内环境描写中,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气质,匠心独具。
(二)烘托其他人物形象
当贾母在晓翠堂宴请刘姥姥及众人的时候,刘姥姥受到王熙凤和鸳鸯的捉弄,在饭前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清末涂瀛就说过:“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5]这一番演出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的起来。”曹雪芹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物笑宴图: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呦’;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6]由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修養各不相同,每个人笑的方式也多姿多彩,体现了不同的情感。
蒋勋说:“丑角常常是文学和戏剧里的救赎,他会让你感觉到其他生命沉沦萎靡到没有生命了。”“这个穷得活不下去的乡下老太太进来以后,忽然让贾家的每一人都感觉到一种生命力。真正的生命力在刘姥姥身上,而不是贾府的人身上”。[7]
(三)贾府命运的暗示者
刘姥姥前两次进入荣国府,都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可这种欢乐下隐藏的是压抑的内心和固化的阶级意识,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从刘姥姥这一底层农民的形象映射出贾府人虽地位高、生活奢靡,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匮乏的,缺少欢声笑语和心灵的释放。
刘姥姥在行酒令的过程中说道:“大火烧了毛毛虫。”“毛毛虫”是百足之虫,“大火烧了毛毛虫”象征贾府等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取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转瞬即逝,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刘姥姥所展现的朴实、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也与贾府众人“两只体面眼,一颗富贵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刘姥姥和贾府众人结局的比较,我们可以得知,唯有内心平淡自然,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3][4][6]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月
[2]吕启祥《红楼梦寻味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 版,第34页。
[5]涂瀛《红楼梦论赞》,见《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 年,第136页。
[7]蒋勋《蒋勋说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第153页。